时间: 2025-04-27 14:0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35
送憔凤之终南山
阙内寒生早,南山万木凋。
长空人望绝,积雪独寻遥。
静息非同隐,间吟忽背樵。
几侵峰顶月,相念起中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早晨,阙内的寒气早已生起,南山上的树木都已凋零。天空辽阔,远望之处人影渺茫,积雪的覆盖让一切显得遥远而孤独。诗人静静地隐居,偶尔吟唱,却又像是不经意间打扰了砍柴的人。月光已经照耀到峰顶,思念之情在夜深人静时更是愈发浓烈。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南山”、“积雪”、“月”等都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孤独、思念和自然的壮丽。
释希昼,宋代僧人,诗人。其诗风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融入个人情感,形成了独特的禅意。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思念。诗人在深山中静坐,感受到严冬的孤寂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开头的“阙内寒生早”就为整首诗奠定了寒冷而孤寂的基调。寒气的早生不仅是天气的描写,也暗示了冬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南山万木凋”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描绘出一幅空旷、凋零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长空人望绝,积雪独寻遥”则展示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与对人群的疏离,仿佛在向读者传达一种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静息非同隐”一句,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静谧的环境让人更容易感受到内心的波动,间或的吟唱又带来了一丝生机。
最后两句“几侵峰顶月,相念起中宵”则将诗人的思念情感推向高潮,月光照耀在峰顶,象征着那种无处不在的思念,尤其是在深夜的静谧中,情感愈发浓烈。整首诗以自然景物映衬内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出一种禅意的超然境界。
诗中“阙内寒生早”中的“阙”指的是什么?
A. 门
B. 山
C. 亭
D. 河
“长空人望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惊喜
D. 忧伤
“相念起中宵”中的“相念”主要指什么?
A. 思念
B. 见面
C. 交谈
D.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