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陇上行

《陇上行》

时间: 2025-04-29 16:57:58

诗句

行到黄云陇,唯闻羌戍鼙。

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7:58

原文展示

陇上行
作者: 张仲素 〔唐代〕

行到黄云陇,唯闻羌戍鼙。
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云笼罩的高地上行走的情景,远处传来羌族边防军的鼓声。与其在此地感受那种孤寂与压迫,不如在山下的河水边游玩,随心所欲,任其东流西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的意思,通常指高地。
  • 羌戍:羌族的边防驻军。
  • :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常用于军中号召。
  • 山下水:指山下的河流,象征着自由与流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羌戍”指的是当时边防驻军,象征着边疆的压力与孤独感。羌族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常常与中原王朝有军事和文化上的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著作颇多,尤其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战争、边疆风光及士兵的心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唐代边疆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在辽阔的草原和高山之间,孤独和寂寞是士兵的常态,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陇上行》这首诗在短短的几句中,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与压抑。通过对比,诗人将高地的孤寂与山下的水流自由进行对照,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无奈。第一句“行到黄云陇”描绘了一个黄云笼罩、环境恶劣的场景,令人感到压抑。而“唯闻羌戍鼙”,则通过边防军的鼓声,更加突显了孤独感,似乎在提醒人们身处战争的边缘,生存的压力随时都存在。第二句“不如山下水”,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既有对边塞生活的无奈,也有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到黄云陇:作者行走到高处,周围是黄云,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唯闻羌戍鼙:此时只听得到羌族边防军的鼓声,渗透着孤独与警惕。
  • 不如山下水:与其呆在高处不如去山下的水边,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犹得任东西:在山下的水边,可以随意游玩,象征着自由与随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行到黄云陇”与“不如山下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水”象征自由与流动,与“陇”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反思,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云:象征压抑、沉重的环境。
  • 羌戍:代表边防的紧张与孤独。
  • 山下水:象征自由、流动的生活方式。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生活处境的感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羌戍鼙”中的“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食物

  2. 诗中提到的“山下水”象征什么?
    A. 孤独
    B. 自由
    C. 战争

  3. 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态度是?
    A. 满足
    B. 渴望自由
    C. 忽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的壮丽与孤独。
  • 高适的《燕歌行》: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对比

  • 张仲素的《陇上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现了边塞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而后者则强调壮观的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及其独特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忆沈六舅父 踏莎行 踏莎行 夏夜游玄武湖 踏莎行 顾眉生桃花小幅 踏莎行·瓶丈以摺扇自书所为春江杨枝曲赠伊人,极工致 踏莎行 其二 踏莎行 秋望 踏莎行 题五代人绘行脚图 踏莎行 其十七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赏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只首 管见所及 祁奚之荐 靣字旁的字 一以当十 百结尾的成语 包含篱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柙的词语有哪些 言必有据 借酒浇愁 若敖之鬼 画蛇著足 尢字旁的字 声势显赫 立字旁的字 寄身 幾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