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1:18
《读天演论作》
作者: 陈锦汉 〔近代〕
西士谈天演,持论亦多偏。
优胜而劣败,其然或未然。
项籍战百胜,身殒乌江边。
高祖师屡北,终竟天位传。
胜者何必武,败者庸非贤。
安在万夫雄,尽操必胜权。
下士竞文战,过合亦天缘。
多才盛文藻,仕路多迍邅。
庸人一朝倖,稳步升鼎铉。
时乖巧逊拙,运至丑增妍。
造化无成心,物候有变迁。
第凭寸管窥,乌知浩荡天。
这首诗讨论了“天演论”及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谈论天演(自然选择),观点各异。优胜劣败的法则,也许并非永恒的真理。项羽虽战无不胜,最终却死于乌江之畔;而刘邦多次北伐,最终却能传位子孙。胜者并非一定要靠武力,败者也并非就愚蠢。诸侯们争夺权力,难道只有那些有绝对胜算的人才能成功吗?下层士人为了文才而争斗,适合自己的道路其实是命运的安排。才华横溢的人,仕途却往往不顺,而庸人却能一朝得志,稳步上升。时势造英雄,运势也能让丑陋变得美丽。自然没有固定的意图,万物的变化也无常。人们凭借狭隘的视角,怎能知晓浩瀚的天道呢?
作者介绍:陈锦汉,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作品常反映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近代,时代背景是社会变革、思想碰撞的时期,陈锦汉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天演论”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
《读天演论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命运,探讨了“优胜劣败”的哲学,同时质疑传统观念中对胜负的简单理解。诗中提到的项羽与刘邦,象征着历史上所谓的强者与弱者的反转,传达出“胜者未必英明,败者未必愚蠢”的思想。这种反思不仅仅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
诗中还揭示了人们对于命运与运气的无奈,强调了“时乖巧逊拙,运至丑增妍”的道理,表明即使是庸人,在特定的时机也能获得成功。这种对命运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的无常与变化的感悟。
整体而言,陈锦汉的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展现出深邃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使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命运的不可预测及个人努力的相对性。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胜负与成功的标准,质疑传统的英雄观,强调命运的复杂性与不可测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讨论的主要哲学概念是什么?
项羽在诗中象征什么?
“庸人一朝倖”这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背景、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