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7:59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作者:钱起 〔唐代〕
晨策趣无涯,名山深转秀。
三休变覆景,万转迷宇宙。
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
侧径蹲怪石,飞萝掷惊狖。
花间炼药人,鸡犬和乳窦。
散发便迎客,采芝仍满袖。
郭璞赋游仙,始愿今可就。
真气重嶂里,知君嘉遁幽。
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道者带经出,洞中携我游。
欲骖白霓去,且为紫芝留。
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晨起游历名山的乐趣,描绘了深邃秀丽的自然景色。诗人攀登崖壁,穿入洞穴,探寻无尽的美景与清泉。沿着小径,看到怪石与飞舞的藤萝,惊动了山中的野兽。在花丛中遇见了炼药的道人,周围鸡鸣犬吠,生活气息浓厚。道人迎接我,采摘灵芝,满袖皆是。想起郭璞的《游仙赋》,心中渴望能与他相聚。此处真气沉重,知道你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山阶上有丹穴,药井流淌着泉水。道人带着经书走出,邀请我在洞中游玩。想要驾驭白色的云霓离去,但也愿意停留在紫芝之旁。忽然想起武陵的故事,离开家乡,让人怀疑已经过了多少个秋天。
钱起,字仲明,号逸云,唐代诗人。出生于古代的江南,早年以诗名声显赫,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创作于诗人游历覆釜山时,反映了他在山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山间的道士、自然的景色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思考,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尊重。诗的开头便设定了一个清晨的场景,晨策的乐趣无边,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紧接着,诗人深入描绘了山的美丽和神秘,三休、万转的意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穷变化与魅力。
在诗中,诗人与炼药人相遇,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修道、炼药的追求,这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思考。此外,诗中提到的郭璞和武陵故事,增添了文化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显示了诗人在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定位和理想追寻。全诗在抒情中带有哲理,既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道教隐士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诗中提到的“炼药人”是指哪类人?
“忽忆武陵事”的“武陵”指的是?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