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浣溪纱

《浣溪纱》

时间: 2025-05-04 03:22:01

诗句

半面斯妆映玉台。

旧时温峤不须媒。

东风稳约踏青来。

倾国倾城原自好,胡天胡帝镇相猜。

等闲莺语费低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1

原文展示:

《浣溪纱》 作者: 傅熊湘 〔清代〕

半面斯妆映玉台。
旧时温峤不须媒。
东风稳约踏青来。
倾国倾城原自好,
胡天胡帝镇相猜。
等闲莺语费低徊。

白话文翻译:

这一幅半边妆容映照在玉台之上,
昔日的温峤之美,无需媒人的介绍。
东风轻拂,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美丽的容颜本自无须他人多言,
只是外族的帝王却始终心存猜忌。
那些莺鸟的低语,徒然浪费了春光。

注释:

  • 斯妆:指美丽的妆容。
  • 玉台:玉制的台子,象征华贵与美丽。
  • 温峤:古代美人名,形容女子的美丽。
  • :指媒人,古时婚姻介绍人。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倾国倾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 胡天胡帝:指外族的天子,含有异族的意味。
  • 莺语:指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声音。

典故解析:

温峤,古代美女的代称,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绝世美丽。诗中提到的“倾国倾城”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形容美人的词汇,强调了美丽的女子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熊湘,清代诗人,生于富庶时代,以其婉约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风景、人物与情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浣溪纱》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外族压力并存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借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外族的无奈。

诗歌鉴赏:

整首《浣溪纱》以春日踏青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和内心世界。诗的开头通过“半面斯妆”引入,展现出女子的美丽,仿佛在玉台之上,光彩夺目。接着提到“旧时温峤不须媒”,表达了对古代美好爱情的向往,强调美丽本身不需要外界的认可。

东风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倾国倾城原自好”则是对女子美貌的自信表述,这种美丽不需要他人的赞美,然而外族的“胡天胡帝”却对这种美丽心存疑虑,反映了对异族统治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

结尾“等闲莺语费低徊”则暗示了春光的流逝和莺鸟的低语,诗人在对美的追求中感到了一种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上更显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半面斯妆映玉台:描绘女子的妆容,展现其美丽。
    2. 旧时温峤不须媒:引入古代美人,表达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3. 东风稳约踏青来: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4. 倾国倾城原自好:强调女子的美丽无需他人称赞。
    5. 胡天胡帝镇相猜:表露对外族的猜忌,反映社会矛盾。
    6. 等闲莺语费低徊:莺鸟的鸣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倾国倾城”。
    2.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蕴含了对外族压迫下的无奈与惆怅,情感层次丰富,意象鲜明。

意象分析:

  • 玉台:象征着高贵与美丽,暗示着女子的地位。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莺语:代表春天的声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温峤”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古代美女
    C. 一种饮品
    答案:B

  2. “倾国倾城”形容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城市
    B. 美丽的女子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B

  3. 诗中“胡天胡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爱情的向往
    B. 对外族统治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描写女性美丽及情感方面的异同,傅熊湘的语言更加婉约细腻,而李清照则更为直接和深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赏析与鉴赏技巧》

相关查询

老拙观诸公及儿辈和篇差以自慰再和前韵 出关 敬题箕颍集后二首 念奴娇·瑑冰铸雪 久别黄虚中忽会又别二诗道意 其二 满庭芳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六十六 政府生日十首 杂诗二十七首 饮马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精于勤 矢字旁的字 傲开头的成语 小字头的字 肤引 滞淹 竹字头的字 安国富民 小眼薄皮 伤楚 石敢当 皿字底的字 序论 咬咬 东来紫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