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8:49
满江红 其二 甲申春侍亲来利州道间
作者:李曾伯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
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
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
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
人应似,年年好。
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
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
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青春年华一晃而过,似乎只是这样堂堂地度过了。
刚刚明白,春天的思念与烦恼各占一份。
孩子般的我还在庭院的柳树下沉睡,梦中已然来到池塘边的草地。
不知道春天的气息已到达花梢,究竟有多深。
花儿正如同人们一般显得渺小。
人们应当如同往年那样美好。
只可惜吴帆远望已断,秦关的声音也隐约无踪。
我不怨恨碧云遮住了雁阵,只是愁苦于红雨催促黄莺衰老。
最痛苦的时刻是在茅店月明的夜晚,鸡鸣声响起时。
作者介绍:李曾伯是宋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常借景抒情,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反映了春天的情绪与个人心境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满江红 其二》以春天为主题,诗人在悠然自得的春日中,感受到青春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开头几句通过描绘青春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淡淡惆怅。诗人运用了“春思”和“春恼”这两个对立情感,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复杂情绪。接着,诗人通过“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的描写,凸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表达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切感受。吴帆和秦关的意象交织出一种离愁别绪,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的“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宁静与鸡鸣的清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
表达青春的光辉与活力,似乎一晃而过,带有感慨。
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
体现出春天所带来的思念和烦恼,情感复杂。
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
描绘一种恍惚的状态,显示出对春日的向往与追忆。
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花正似,人人小。
花的渺小与人类的渺小形成共鸣,传达生命的脆弱。
人应似,年年好。
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期望年年如旧。
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
表现对远方的思念,吴帆与秦关的意象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
不怨恨自然的隔绝,而是担忧生命的衰老与流逝。
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最后总结孤独的滋味,鸡鸣时分的清晨象征着又一天的开始,暗含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青春与时光流逝”,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亲情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青春的流逝
B. 春天的美好
C. 远方的思念
D. 生活的无常
诗中“吴帆”象征什么?
A. 远方的船只
B. 孤独的心情
C. 美好的回忆
D. 亲人的思念
“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助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