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6:52
九日独咏 其二
作者: 严嵩 〔明代〕
地近宜城酒,秋高宋玉台。
临觞那取醉,作赋转兴哀。
淅淅浦枫落,冥冥湖雁来。
阳春堪极目,云雾晓须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诗人坐在临近宜城的酒馆中,眼前是高高的宋玉台(古代名人所建之台)。面对酒杯,诗人思索着如何才能喝得痛快,然而写诗的兴致却转向了忧伤。枫树的叶子在湖边轻轻飘落,湖面上雁阵在迷雾中归来。到了春天,眼前的景色才会更加开阔,云雾也会在晨曦中消散。
作者介绍:严嵩(1480年-1559年),明代杰出的政治家、诗人,以其工于诗文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而著称。其诗风多为沉郁、清新,兼具古典风格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会在这一天饮酒赏秋,诗中蕴含了对秋天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九日独咏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秋日情景和人生感悟的诗作。严嵩通过描绘酒馆的场景、宋玉台的高台、湖边的枫叶和归雁,以及春日的景象,展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有对美酒的向往,然而在酒杯面前,诗人的心情却不再是欢愉,而是转向了忧伤。这种情感的转变,恰恰反映了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无常。
诗的前两句营造了一种雅致的氛围,酒与台的结合,带有一种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而“临觞那取醉,作赋转兴哀”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下来的“淅淅浦枫落,冥冥湖雁来”,描绘了秋日的宁静和凄凉,湖面迷雾笼罩,似乎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忧虑。最后一句“阳春堪极目,云雾晓须开”则带来了一丝希望,暗示着在经历了秋冬的萧条后,春日的光明终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变化,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冀,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与优雅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地近宜城酒”中的“宜城”指的是:
A. 一种酒
B. 一个地名
C. 一座山
“阳春堪极目”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
A. 渴望
B. 忧伤
C. 无所谓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拟人
C. 夸张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