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5:38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秋风萧瑟的声音从楼上传来,霜风萧条,阴云渐起。
不见手持酒杯的王太守,惟有默默思念落帽的孟参军。
蟋蟀在寒风中吟唱,叫声愈发急促,酒中浮动的茱萸,晚了更容易醉。
心中思念着故乡的山,何时才能再见,愁绪满怀,泪水随之纷纷而落。
权德舆(约727年-约788年),字仲明,唐代诗人,晚唐重要的诗人之一,擅长描写山水和咏怀,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登高望远,感慨时光流逝,思念故友以及故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九日北楼宴集》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在秋日登楼时的孤寂心情。开篇“萧飒秋声楼上闻”,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紧接着“霜风漠漠起阴云”,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象征着内心的阴郁。诗中提到的“王太守”和“孟参军”两个历史人物,既是对友人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蟋蟀的鸣叫和酒中茱萸的提及,进一步突显了秋天的意象,蟋蟀的急促声与酒的醺意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两句“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碰撞,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际情感的结合,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展现了唐代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中提到的“王太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的“蟋蟀”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