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2:51
九日吴山
作者: 顾禧 〔宋代〕
第一峰头逢九日,
振衣直上莫踌躇。
丹梯苔冷仙人迹,
只树云深帝子居。
图画天然看不厌,
啸歌自得意何如。
茱萸醉插游丝倦,
雁影参差夕照余。
在九月九日的日子里,我登上了吴山的第一峰,
轻松振衣直上,不必犹豫。
红色的阶梯上苔藓冰冷,留下了仙人的足迹,
只有那深藏于云中的帝子独自栖息。
这自然的美景让我看得不想厌倦,
我在这高处吟啸歌唱,乐在其中。
茱萸花醉了,插在头上,游丝般的倦意袭来,
雁影在夕阳下交错,映出余晖的美丽。
顾禧,字子昇,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喜爱自然,常在游历中写诗,表现出浓厚的隐逸情怀。
《九日吴山》创作于重阳节,顾禧在此日登高望远,心中感慨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九日吴山》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山水诗。诗中开篇即设定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时刻,第一句“第一峰头逢九日”便迅速带出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接下来的“振衣直上莫踌躇”则传达出一种意兴盎然的情绪,表现出诗人对于攀登的渴望与从容。
在“丹梯苔冷仙人迹”一句中,诗人通过描绘爬山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人足迹的敬仰,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历史的追溯。接着,“只树云深帝子居”一句,隐喻仙人居住的神秘之处,增添了诗的深度与意境。
“图画天然看不厌,啸歌自得意何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尽赞美与陶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乐观态度。结尾“茱萸醉插游丝倦,雁影参差夕照余”则用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人们在重阳节中插茱萸的习俗,同时通过雁影的描写,营造出夕阳西下的宁静与美丽,结束得悠然自得。
整首诗在节日的氛围中,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欣赏和对自我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宋代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重阳节登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
选择题:重阳节又称为哪一天?
填空题:诗中提到“丹梯苔冷仙人迹”,表现了对____的敬仰。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