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0:03
遥想登高处,姑苏秋草多。
那无万古恨,少作五噫歌。
野菊萧萧晚,江鸿叠叠过。
尺书不可托,送目奈愁何。
我遥想当年登高的地方,姑苏的秋天草木繁盛。
那无法消解的万古之恨,少了几首五噫的歌曲。
野菊在萧瑟的晚秋中摇曳,江上的鸿雁一波波飞过。
尺素短书无法寄托,眼看着远方愁苦又能如何呢?
刘敞,宋代诗人,字子扬,号仲明,生于北宋时期,卒年不详。他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此诗写于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俗,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感慨,反映出他在秋日的萧瑟中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九日寄因甫》是刘敞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遥想登高处,姑苏秋草多",一句便将读者引入一个清冷而广阔的场景,既有具体的地名,又有秋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提到“那无万古恨,少作五噫歌”,此处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示了过去的遗憾与无奈。尤其是在秋天,万物凋零,诗人内心的愁苦愈加显现。
诗的后半部分继续描绘自然景象,"野菊萧萧晚,江鸿叠叠过",展现了秋天的萧条与孤独,野菊的凋零与江鸿的飞过,都是生命无常的象征。而最后一句“尺书不可托,送目奈愁何”,更是点出诗人的无奈与愁苦,短小的书信无法传达深厚的情感,眼望远方,愁苦无法化解。
整首诗用词简洁明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秋季的凄凉与诗人的孤独,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孤独感和对过去的追忆,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中提到的“姑苏”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南京
D) 杭州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伤感与思念
D) 无所谓
诗中“尺书不可托”的意思是?
A) 短小的书信无法寄送
B) 短小的书信无法表达情感
C) 短小的书信很重要
D) 短书写得不好
答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刘敞的诗更多了一份忧伤和思念,而王维则在宁静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两首诗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却因情感基调的不同而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