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51
猎者围猩猩,疑其以众抗。
诿曰不取小,惟取大与壮。
众猩自相仇,推挤送其长。
以次索二三,不复推已往。
四五至于十,无一得释放。
众猩怒相目,各悔受人诳。
及早同一心,未必躯尽丧。
吁嗟兽不灵,相仇无足嗔。
胡为豪杰群,不能自相亲。
秦人吞六国,诸侯各附秦。
并力取其一,冀不及他人。
智者欲合从,徒自腐舌唇。
安得先震邻,然后于其身。
彼先噬其一,其次祸亦均。
早知秦用术,六国同一心。
猎人围捕猩猩,怀疑它们能否联合抵抗。
它们推托说不抓小的,只抓大个强壮的。
许多猩猩互相仇视,推挤着送给最强壮的。
依次索取二三,没有再推给自己。
从四五到十,没有一个得以释放。
众猩愤怒地互相对视,各自悔恨受人欺骗。
如果早早团结一致,未必会死得那么惨。
叹息啊,动物不灵活,互相仇恨无足轻重。
为何这些豪杰们,不能互相亲近呢?
秦国吞并六国,诸侯各自附属于秦。
联合力量争取一国,希望不被他人超过。
智者想要联合,反而徒劳无益。
如何能先震慑邻国,再保护自己呢?
他们先咬住一个,接下来祸害也会均分。
早知道秦国用计谋,六国应该同心协力。
方逢辰(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常富有深意,关注社会时事,探讨人性与政治。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政治局势、社会动荡有关,表达了对团结与合作的反思,借动物的遭遇隐喻人类社会的分裂与无能。
《猩猩歌》以猩猩的捕猎为象征,深刻探讨了团结与分裂的问题。诗中猎者围捕猩猩,呈现出一种无情的斗争,然而猩猩之间的相互仇恨却使得它们更容易被猎者捕获。这种情形不仅反映了动物界的生存困境,更深层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由于缺乏团结而导致的悲惨后果。
方逢辰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猩猩们因内部争斗而无法联合对抗外敌的情景,隐喻了历史上六国因内部分裂而被秦国吞并的教训。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豪杰们不能团结一致、相互扶持的无奈与愤懑。
从情感的基调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团结的渴望与对人心的失望。诗的最后几句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对周边威胁的警惕。整体而言,诗歌在动物的视角下折射出深刻的社会哲理,令人深思。
这首诗通过猩猩的捕猎故事,反映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如果内部不团结,就会导致灭亡的悲剧。诗歌的情感基调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中“众猩自相仇,推挤送其长”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的主题是什么?
“秦人吞六国”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