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倚云亭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倚云亭》

时间: 2025-08-12 23:08:51

诗句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

白移听两榻,且上倚云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23:08:51

原文展示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倚云亭》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
白移听两榻,且上倚云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俗世的事物让人感到眼前一片苍白,而瑞峰的景色却让人心生青睐。白云在空中轻轻飘移,正好可以听见两侧的榻声,我决定暂且在这倚云亭上休息一会儿。

注释

  • 俗子:指世俗的人或事,通常用来形容平凡或庸俗的事物。
  • 瑞峰:指美好的山峰,象征着高雅和超脱的境界。
  • 白移:白云在空中移动,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 倚云亭:是一个可以倚靠在云端的小亭子,暗示诗人所处的高雅环境。
  • 两榻:指两侧的休息处,也是诗人放松心情的地方。

典故解析

“倚云亭”作为一个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理想生活。古人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山水中的亭台楼阁常成为隐士思考的场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美,倡导“诗中有画”的理念。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唐宋时期,社会动荡与安定交替的历史背景中,诗人以山居生活作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首句“俗子令眼白”以对比开篇,表达了对世俗事物的不屑与厌倦,随之而来的“瑞峰令眼青”则转向自然的美好。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也突显了自然景色的吸引力。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白移听两榻”,描绘出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仿佛在云端与自然融为一体。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杨万里的诗风常常清新自然,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俗子令眼白”:平凡世俗的事物让人感到无趣。
    • “瑞峰令眼青”:而美好的山峰却让人眼前一亮,心生向往。
    • “白移听两榻”:随着白云的移动,耳边可以听到两侧的榻声,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且上倚云亭”:于是我决定暂且在这倚云亭上休息,享受这份自然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突显世俗与自然的区别。
    • 形象生动的意象,如“倚云亭”、“瑞峰”,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山居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俗子:象征平凡的世俗生活,代表着烦恼与喧嚣。
  • 瑞峰:象征美好、高雅的自然景象,带来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 白云: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俗子令眼白”中的“俗子”指的是?
    A. 世俗的人
    B. 高雅的人
    C. 自然的景象
    D. 诗人自己

  2. 诗中提到的“倚云亭”象征着什么?
    A. 争斗与喧闹
    B. 逃避与宁静
    C. 富贵与荣华
    D. 传统与古老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常常融入佛教哲理,表达一种更深层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中避难作 金钱花 子规 子规 卖花谣 鹦鹉 游鱼 新安官舍闲坐 鹭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造岩矿物 黹字旁的字 泣哭 殳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命悬一线 齿如含贝 腾光 箪瓢屡罄 两点水的字 曰字旁的字 台中市 运筹出奇 雾勃 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甘馨之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