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2:49
沔阳舟次
作者: 缪荃孙
极浦与云齐,轻舟怕路迷。
风驱群木偃,天压万山低。
远渚聚饥雁,荒村鸣午鸡。
客中听不得,况有鹧鸪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驶在水面上,眼前的景色与云朵相连,舟行其间令人迷失方向。微风吹动着树木,仿佛要将它们压倒,天空低沉如同压在山峰之上。远处的沙洲上聚集着饥饿的雁群,荒凉的村庄中传来午时鸣叫的鸡声。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身为客人,无法感受到这宁静的美好,耳边却又传来鹧鸪的哀鸣,使得心情更加沉重。
缪荃孙(约1680-1760),清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荃孙。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缪荃孙的诗作富有情感和哲理,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沔阳舟次》写于诗人舟行于沔阳地区的途中,借舟行之际抒发自己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所表达的孤独感、迷惘感和对自然的感悟具有普遍的共鸣。
《沔阳舟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舟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首句“极浦与云齐”描绘出水天一色的广阔景象,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而“轻舟怕路迷”则体现了诗人在这种美景中却感到迷失的无奈与焦虑。
接下来的“风驱群木偃,天压万山低”一联,通过对风的描绘和天空的压迫感,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且富有层次感。
最后两句“远渚聚饥雁,荒村鸣午鸡”展示了宁静的乡村生活,却又在“客中听不得,况有鹧鸪啼”的反衬下显得格外凄凉。诗人作为外客,无法真正融入这份宁静,耳边的鹧鸪啼声更是增添了几分哀愁。
整首诗以小见大,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令人深思,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孤独感受,传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迷惘,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轻舟怕路迷”中的“怕”字是什么意思?
“远渚聚饥雁”中的“聚”字意指什么?
诗中的“天压万山低”表现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