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6:32
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因知境胜终难到,问著人来悉不曾。斜谷暗藏千载雪,薄岚常翳一龛灯。多惭不及当时海,又下嵯峨一万层。
这片土地曾经栖息过菩萨和僧人,旃檀木的楼殿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因为知道这里的风景胜过其他地方,却始终难以到达,问那些来过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到过。斜斜的山谷里暗藏着千年的积雪,薄薄的雾气常常遮挡着一盏明灯。感到惭愧,比起当年大海的情景,我又要攀登嵯峨的山峰一万层。
《游金华山禅院》是一首描写自然山水与禅意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兹地曾栖菩萨僧”,将读者带入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暗示着这片土地的灵性和历史。这种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优美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涉及的自然景观如“旃檀楼殿”与“瀑崩腾”,展现了金华山的壮丽和神秘。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境界的追求,但又感到难以到达,这种矛盾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诗中“斜谷暗藏千载雪,薄岚常翳一龛灯”描绘出一种神秘的景象,似乎隐喻着内心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最后“多惭不及当时海,又下嵯峨一万层”不仅表达了对自身的谦卑,也体现了对自然壮丽的敬畏,诗人通过嵯峨的山峰表达了超越和追求的决心。这首诗兼具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对生命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华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与自然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刻关系和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