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43
赠王山人
熊知至〔宋代〕
闲拄瘦筇枝,衣冠半异时。
入城人不识,卖药俗长疑。
饮酒难逢醉,餐松自止饥。
华峰千嶂里,常与白云期。
我悠闲地拄着瘦弱的竹杖,身上的衣服和帽子似乎与这个时代有些不合。走进城里的人们不认识我,卖药的市井小人对我充满怀疑。喝酒难以痛快地醉,吃松树的果实只能解一时的饥饿。在那千山万水的华峰之中,我常常与白云约定相见。
熊知至(约1040-约1100),字孟容,号玉山,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山林,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写于熊知至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淡漠与不屑。
《赠王山人》是一首抒发隐逸情怀的诗,诗中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疏离。开头两句,诗人以“闲拄瘦筇枝”描绘出一种清幽的生活状态,似乎在强调自己的宁静与内心的淡泊。接下来的几句则揭示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尤其是“入城人不识”这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行走在世俗社会中感到的孤独与被忽视。这种感受在“卖药俗长疑”中进一步加深,诗人似乎与那些世俗的小人格格不入,形成鲜明对比。
而后,诗人提到饮酒与用餐的情景,似乎在暗示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饮酒难逢醉”传达了他即使饮酒也无法达到心灵的满足,表明对现实的不满,而“餐松自止饥”则回归到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
最后两句“华峰千嶂里,常与白云期”描绘了一幅理想的隐逸生活图景,诗人与白云约定相见,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与现实的对比,形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使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惆怅与向往。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冷漠与疏离,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熊知至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华峰”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