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33
福州道中
作者: 孙致弥 〔清代〕
指点三山近,轻云护翠微。
晓烟榕叶暗,春雨蔗田肥。
野女修棕笠,溪人浣氎衣。
啼鹃苦竹里,争道不如归。
这首诗描绘了福州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诗人指向近处的三座山,轻柔的云彩环绕着翠绿的山峰。晨雾中,榕树的叶子显得有些昏暗,春雨滋润下的甘蔗田生机勃勃。乡村的女子戴着棕榈叶编织的斗笠,溪边的人在洗涤衣物。啼叫的杜鹃在苦竹林中,走在路上的人不如回家去更好。
杜鹃啼叫常与归思相连,古诗中常用以抒发离愁别绪。这里的“啼鹃”不仅增强了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引发了对归乡的渴望。
作者介绍:孙致弥(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崇尚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民俗生活。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反映了福建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乡村生活,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福州道中》是一首表现自然与乡村生活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福州的美丽风光和朴素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开篇的“指点三山近,轻云护翠微”中,诗人用“指点”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亲切感,仿佛他在与读者分享自己眼前的美景。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读者带入清晨的宁静氛围,晨雾笼罩下的榕树、春雨滋润的田野,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诗中描绘的乡村女子和溪边的人物,体现了诗人对普通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尤其“野女修棕笠,溪人浣氎衣”这一句,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最后一句“啼鹃苦竹里,争道不如归”则传达出一种归乡的情感,杜鹃鸟的啼鸣让人思乡,更加引发了诗人对家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展现了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轻云护翠微”中的“翠微”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溪人”是在做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争道不如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