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8:37
原文展示:
振衣犹户内,发兴已云端。 问路非生境,逢人若素欢。 行知近林邃,望觉远峰攒。 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
白话文翻译:
抖擞衣裳仿佛还在室内,兴致却已飞到了云端。 问路并非熟悉的环境,遇到人却如同往常一样欢快。 行走时知道接近了深邃的林木,远望时感觉群峰聚集。 回头可以借此远眺,怎能顾及腿脚的疲惫。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受黄庭坚影响,追求平淡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振衣犹户内,发兴已云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对外界的好奇,即使身体还在室内,心却已飞向远方。中间两句“问路非生境,逢人若素欢”表达了诗人对陌生环境的好奇和对人际交往的乐观态度。最后两句“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则强调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旅途艰辛的轻视。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流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乐观态度,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发兴已云端”比喻了什么? A. 诗人心情低落 B. 诗人心情高昂 C. 诗人身体疲惫 答案:B
诗中“问路非生境”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陌生环境的好奇 B. 诗人对熟悉环境的怀念 C. 诗人对旅途的厌倦 答案:A
诗中“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强调了什么? A. 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B. 诗人对旅途的疲惫 C. 诗人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