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端峰往还三首 其一

《端峰往还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1:38:37

诗句

振衣犹户内,发兴已云端。

问路非生境,逢人若素欢。

行知近林邃,望觉远峰攒。

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8:37

原文展示:

振衣犹户内,发兴已云端。 问路非生境,逢人若素欢。 行知近林邃,望觉远峰攒。 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

白话文翻译:

抖擞衣裳仿佛还在室内,兴致却已飞到了云端。 问路并非熟悉的环境,遇到人却如同往常一样欢快。 行走时知道接近了深邃的林木,远望时感觉群峰聚集。 回头可以借此远眺,怎能顾及腿脚的疲惫。

注释:

  • 振衣:抖擞衣裳,表示准备出发或振奋精神。
  • 发兴:激发兴致,指心情高昂。
  • 云端:比喻高远的地方。
  • 生境:熟悉的环境。
  • 素欢:平常的欢乐。
  • 林邃:深邃的林木。
  • 攒:聚集。
  • 瞻眺:远望。
  • 恤髀髋:顾及腿脚的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受黄庭坚影响,追求平淡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振衣犹户内,发兴已云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对外界的好奇,即使身体还在室内,心却已飞向远方。中间两句“问路非生境,逢人若素欢”表达了诗人对陌生环境的好奇和对人际交往的乐观态度。最后两句“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则强调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旅途艰辛的轻视。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流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振衣犹户内,发兴已云端”:诗人抖擞衣裳,准备出发,心情激动,仿佛已经飞到了云端。
  • “问路非生境,逢人若素欢”:在陌生的环境中问路,遇到人却如同往常一样欢快,展现了诗人的乐观和随和。
  • “行知近林邃,望觉远峰攒”:行走时感觉到接近了深邃的林木,远望时看到群峰聚集,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
  • “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回头可以借此远眺,怎能顾及腿脚的疲惫,强调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旅途艰辛的轻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发兴已云端”比喻诗人心情高昂,向往远方。
  • 对仗:“振衣犹户内,发兴已云端”和“行知近林邃,望觉远峰攒”均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乐观态度,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 云端:象征高远和自由。
  • 林邃:象征深邃和神秘。
  • 远峰攒:象征壮丽和聚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发兴已云端”比喻了什么? A. 诗人心情低落 B. 诗人心情高昂 C. 诗人身体疲惫 答案:B

  2. 诗中“问路非生境”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陌生环境的好奇 B. 诗人对熟悉环境的怀念 C. 诗人对旅途的厌倦 答案:A

  3. 诗中“顾可资瞻眺,胡能恤髀髋”强调了什么? A. 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B. 诗人对旅途的疲惫 C. 诗人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过的《夜泊水村》
  • 姜夔的《扬州慢》

诗词对比:

  • 刘过的诗作多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与赵蕃的诗风相近。
  • 姜夔的诗作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与赵蕃的诗风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桥仙 渡江有感 满江红 人日观音院饯云姜南归 题梅花卷 田四郎求婚联句 题朱陵观三首 避暑山庄 送张黄门经两广盘粮 送吕漳州 次韵和麻直讲题杨直讲所种三樗树 渡钱塘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耿特 五内俱崩 倚势欺人 包含油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里出外进 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筛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同德协力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黹字旁的字 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指指点点 包含藉的成语 力不自胜 匸字旁的字 讨话 鸿笔丽藻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