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

《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

时间: 2025-05-02 09:34:32

诗句

雪似鹅毛飞散乱,人披鹤氅立裴回。

邹生枚叟非无兴,唯待梁王召即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32

原文展示:

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
白居易 〔唐代〕

雪似鹅毛飞散乱,人披鹤氅立裴回。
邹生枚叟非无兴,唯待梁王召即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雪中见到令公,感到惊讶的是梦得没有和他一同前来。诗中描绘了雪花如同鹅毛般纷飞的情景,作者披着鹤氅独自徘徊。邹生和枚叟虽然并非没有兴致,但却在等待梁王的召唤才能前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回应、回赠。
  • 令公:对友人的尊称。
  • 鹤氅:一种长袍,象征高雅。
  • 裴回:徘徊、踱步。
  • 邹生、枚叟:指古代的两位隐士,象征高洁之人。
  • 梁王:指的是梁朝的王,象征权力和召唤。

典故解析:

  • 雪似鹅毛:形象地比喻雪花飘落的情景,寓意清新、纯洁。
  • 邹生、枚叟:古代隐士的代表,指代那些高洁而不愿参与世俗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倡导诗歌的社会功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之际,心情愈发孤独。在雪中与友人相遇,却未能共赏雪景,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中美景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流露出白居易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雪似鹅毛飞散乱”,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雪景之中,雪的轻盈与飞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披着鹤氅,站立在雪中,显得孤独而又高雅。诗中提到的“邹生枚叟”,是对古代隐士的提及,传递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白居易对当下世事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最后一句“唯待梁王召即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无奈和对友人聚会的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谊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似鹅毛飞散乱:描绘雪花飘落的美丽场景,轻盈而无序。
  2. 人披鹤氅立裴回:表现诗人独自一人在雪中徘徊的情景,传达出孤独感。
  3. 邹生枚叟非无兴:暗示邹生和枚叟虽有意愿,但受到外部条件限制。
  4. 唯待梁王召即来:表达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也反映出对权力的依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雪似鹅毛”形象地描绘雪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称,增强了音韵美感。
  • 拟人:将雪花比作鹅毛,赋予其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中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与对友谊的渴望,反映了深厚的情感基调与社会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孤独,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 鹤氅:象征高洁与优雅,反映诗人的身世。
  • 邹生、枚叟:代表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令公”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统治者

  2. 诗中提到的“邹生、枚叟”象征什么? A. 高洁之人
    B. 普通百姓
    C. 诗人

  3. “雪似鹅毛飞散乱”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酬令公雪中见赠》:关注友情与孤独,情感细腻。
  • 杜甫《春望》: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情感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侧重点,白居易更注重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宏观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行香子·说与樵青 出居十六咏·归来馆 明日登后山用韵 次韵牡丹 争棋 时事 牡丹多不开花 次梁粹录囚上饶 书楼考甫梅花百咏因徐直孺寄考甫 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纠理 里谈 糊弄局 言字旁的字 儦儦 巾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包含秒的词语有哪些 谁人 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兵败将亡 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差毫厘 万物并作 唯唯绸否 西字头的字 寒门薄宦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