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16
古风其三十七
作者:李白
燕臣昔恸哭。
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
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
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
远身金殿旁。
一本无此二句
浮云蔽紫闼。
白日难回光。
群沙秽明珠。
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
流泪空沾裳。
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燕国的臣子曾经痛哭,象征着对历史的追忆;五月的寒霜似乎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感叹时光的流逝。诗里的庶女在呼号苍天,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暴风猛烈地击打齐国的堂屋,仿佛在表达对现实的愤怒。诗人感叹自己的真诚却未能感动上天,而命运却让他陷入悲伤之中。他不知道自己为何遭受这样的苦难,只能远远地站在金殿旁,感到无比孤独。之后,他表达了自己如同浮云般被遮蔽,难以重见光明,周围的沙土污秽了明珠,众多的草丛压制了孤芳。历史上人们对此都有共鸣,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泪水。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的个性和奔放的诗风,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白遭遇人生低谷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及对人生的思考。
李白的《古风其三十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燕臣昔恸哭”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沉痛的氛围,令人思考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接下来的“五月飞秋霜”则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
庶女的呼号和震风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似乎是在控诉命运的不公。李白在诗中表现出对自身境遇的困惑和无奈,“而我竟何辜”一句,直击人心,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解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中“浮云蔽紫闼”一语,象征着诗人的理想被现实遮蔽,无法实现的无奈与失落感。最后,流泪与叹息交织,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无奈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悲剧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怒,以及对理想破灭的深切感慨。李白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剖析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诗词测试:
燕臣昔恸哭中的“燕”指的是哪个国家的臣子?
A. 魏国
B. 燕国
C. 齐国
D. 楚国
诗中“五月飞秋霜”意在表明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人生的无常
C. 诗人的失落
D. 对自然的感慨
“而我竟何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什么感情?
A. 愤怒
B. 无奈
C. 悲伤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