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8:15
感遇其四
宋玉事楚王,
立身本高洁。
巫山赋彩云,
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
巴人皆卷舌。
一感登徒言,
恩情遂中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立身之道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中提到宋玉为楚王所用,表现出他的高洁品行。巫山的彩云和郢路的白雪都是美好的意象,但诗人感到全国的人都无法与之共鸣,连巴地的人也只能卷舌而无法表达。最终感恩的情感由于登徒子的言辞而中断。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纵情山水、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著称,作品多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李白生活在唐代的盛世时期,面对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理想之间的矛盾,常常感到失落与无奈。该诗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感遇其四》通过对古代人物宋玉的提及,引入了高洁立身的主题。诗中描述了巫山的彩云和郢路的白雪,象征着美好与纯洁的理想,然而这些美好的意象却无法与现实中的人们产生共鸣,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失落感。
诗人将个人的高洁理想与国家的浑浊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指出即使是巴人这样有文化的人也只能无奈地卷舌,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对比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表明了因虚假言辞而导致的感情中断,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李白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批判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间的矛盾,以及对人际关系脆弱性的感慨,表现了李白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对现状的失望。
《感遇其四》的作者是谁?
在诗中,巫山的彩云象征什么?
“巴人皆卷舌”这句话的意思是?
可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是在阐述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但杜甫更关注社会动乱带来的影响,而李白则更加强调个体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