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35
瑶琴不复理,空馀山水情。弃置石床上,风来时一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不再弹奏的瑶琴的失落,以及山水之间的情感依然存在。琴被丢置在石床上,偶尔风来时发出一声轻鸣,显得无比孤寂。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瑶琴作为文化符号,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联系,表达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艺术的追求。
梁有誉,明代诗人,生活在文人雅士盛行的时代,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生活感悟,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夜,伴随着细雨,诗人身处黎氏山房,环境清幽,心境也随之宁静而沉思,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对自然情怀的寄托。
这首诗通过对瑶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昔日情感的怀念。诗人在秋夜雨中的山房中,琴声已不再,象征着他对音乐和生活的放弃。这种放弃不仅是对音乐的疏离,也是对过去的告别。诗的意境深远,通过“风来时一鸣”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存在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份孤寂中,似乎依然能够感受到山水的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仿佛即使失去了琴声,心中仍旧有着自然的共鸣。这种情感的传达,既有个人的感伤,也反映了文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诗人在孤寂中与自然对话,寻找心灵的寄托。
诗中“瑶琴不复理”是什么意思?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