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雨后月色太佳中夜起坐漫成二律 其一

《秋夜雨后月色太佳中夜起坐漫成二律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9:57:45

诗句

有怀中夜起,凉月正当帘。

展卷情俱懒,焚香手自拈。

云疏桂影落,风劲竹声添。

幽意无人解,披衣自绕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7:45

原文展示:

秋夜雨后月色太佳中夜起坐漫成二律 其一
作者: 李孙宸 〔明代〕

有怀中夜起,凉月正当帘。
展卷情俱懒,焚香手自拈。
云疏桂影落,风劲竹声添。
幽意无人解,披衣自绕檐。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心中怀着思念而起身,清凉的月光恰好映照在窗帘上。
我打开书卷却无心细读,点燃的香随手轻拈。
云层稀疏,桂影轻轻落下,劲风吹动,竹声更添。
我心中的幽幽情意无人能解,只得披上衣物在檐下徘徊。

注释:

  • 有怀:怀有思念之情。
  • 凉月:清凉的月光。
  • 展卷:展开书卷,指看书读书。
  • 情俱懒:情绪懒散,没有心情去读书。
  • 焚香:点燃香火。
  • 云疏:云层稀疏。
  • 桂影:桂树的影子,象征着秋季。
  • 幽意:隐秘的情感。
  • 自绕檐:围绕屋檐走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孙宸,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以其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夜雨后,月色宜人,作者在这样的夜晚因思念而起,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内心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雨后”的特定时空背景开篇,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陶醉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诗中的“凉月正当帘”,既描绘了月光洒落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内心的清冷和孤寂。接下来的“展卷情俱懒”,则传达出诗人对外界美景的欣赏却又无心去深入阅读的矛盾心理,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懈怠与思索。

后两句“幽意无人解,披衣自绕檐”,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到自己的情感无人理解,只能在夜色中自我徘徊,增添了几分惆怅。整首诗的意象交织丰富,月光、桂影、竹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秋夜图景,然而在美景之下,诗人却掩藏着一份无奈和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怀中夜起,凉月正当帘:夜深人静时,思念之情涌现,冷月映照窗帘。
  • 展卷情俱懒,焚香手自拈:打开书卷却感到懒散,随手点燃香火。
  • 云疏桂影落,风劲竹声添:云层稀疏,桂影轻落,劲风中竹声更响。
  • 幽意无人解,披衣自绕檐:心中幽幽情意无人理解,只得披衣在檐下徘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风、竹声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平衡,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秋夜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孤独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月:象征清冷的孤独和思念。
  • 桂影:象征秋天的季节感,蕴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竹声:蕴含自然的声音,传达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凉月”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月亮
    • B. 冬天的冰雪
    • C. 春天的花朵
    • D. 夏天的阳光
  2. 诗人夜间起身的原因是什么?

    • A. 被雨声惊醒
    • B. 心中怀有思念
    • C. 读书太累
    • D. 想吃东西
  3. 诗中“幽意无人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骄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秋天的景色和内心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本诗相比,李白更直接表达了思念之情,而李孙宸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间接传达情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孙宸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查询

感事赠周醅仲并忆湘人 其一 十六字令 春望 金缕曲 题西子思乡图,即代西子自叹 赞郑贞娘 赞郑贞娘 奉和御製内苑嘉穀 皇后阁端午帖子 喜种隐君授正言直馆 话道 宫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字旁的字 电闪雷鸣 包含喙的词语有哪些 值月 大球 抱鸡养竹 大树将军 无可无不可 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素将 音字旁的字 横失 清涵 包含抗的成语 题授 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绞丝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