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42
千秋佳话听巴山,诗借风云尽可删。
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閒。
千秋的佳话都在巴山传颂,
诗句借助风云的变化可以随意删减。
而我这次静心吟咏七言诗,
却因那清幽的片刻时光而得以畅快。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巴山”常用于表达自然的壮阔和人文的积淀,许多古代诗人将其作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诗中提到的“风云”也隐喻了时事和变迁,表明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
弘历(1711-1799),即清代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其诗词创作风格清新典雅,常表现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热爱。弘历在位期间,国家稳定,文人活动频繁,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秋夜雨 其二》创作于乾隆年间,正值清代中期,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在秋夜的雨中,感受到宁静与清幽,因而吟咏出此篇诗作,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即以“千秋佳话听巴山”引入,既表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期待与追求。接下来的“诗借风云尽可删”则表达了诗歌创作的自由与多变,仿佛在说,真正的诗歌应当是随心而作,可以因时而变。最后两句“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閒”则回归到诗人自身,强调了在宁静时光中,诗人享受创作的过程。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个体体验,也显现出诗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刻哲理。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自我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秋夜雨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外在的景象,更深化了内在的情感,形成了诗歌的独特韵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巴山”主要象征什么?
A. 历史
B. 自然
C. 文化
“千秋佳话”指的是:
A. 诗歌
B. 历史故事
C. 个人经历
“诗借风云尽可删”是强调诗歌的:
A. 固定性
B. 自由性
C. 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