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雨 其二

《秋夜雨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3:31:42

诗句

千秋佳话听巴山,诗借风云尽可删。

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42

原文展示:

千秋佳话听巴山,诗借风云尽可删。
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閒。

白话文翻译:

千秋的佳话都在巴山传颂,
诗句借助风云的变化可以随意删减。
而我这次静心吟咏七言诗,
却因那清幽的片刻时光而得以畅快。

注释:

  • 千秋佳话:指流传千年的佳作或佳话。
  • 巴山:指四川的巴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古代文人常以此作为诗文的题材。
  • 诗借风云尽可删:诗歌的内容可以因风云变化而有所删减,表达诗人对诗歌创作自由的态度。
  • 朅来:指来到,这里用作“我来到”。
  • 七字:七言诗,古代诗歌的一种格式。
  • 清切:清晰而又切合。
  • 片时閒:短暂而闲适的时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巴山”常用于表达自然的壮阔和人文的积淀,许多古代诗人将其作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诗中提到的“风云”也隐喻了时事和变迁,表明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1711-1799),即清代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其诗词创作风格清新典雅,常表现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热爱。弘历在位期间,国家稳定,文人活动频繁,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创作背景:

《秋夜雨 其二》创作于乾隆年间,正值清代中期,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在秋夜的雨中,感受到宁静与清幽,因而吟咏出此篇诗作,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即以“千秋佳话听巴山”引入,既表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期待与追求。接下来的“诗借风云尽可删”则表达了诗歌创作的自由与多变,仿佛在说,真正的诗歌应当是随心而作,可以因时而变。最后两句“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閒”则回归到诗人自身,强调了在宁静时光中,诗人享受创作的过程。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个体体验,也显现出诗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刻哲理。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自我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秋夜雨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外在的景象,更深化了内在的情感,形成了诗歌的独特韵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秋佳话听巴山”:诗人借巴山的美丽传说引出对文化的思考。
    • “诗借风云尽可删”:强调诗歌的自由性和流动性,反映了对艺术创作的洒脱态度。
    • “而我朅来吟七字”:表明诗人此刻的心境与创作方式。
    • “却因清切片时閒”:在清幽的片刻中,诗人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比,展现诗人对历史与创作自由的思考。
    • 比喻:将风云比作诗歌创作的多变,暗示外部环境对创作的影响。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在宁静时光中,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自由心境,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认知。

意象分析:

  • 巴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历史的积淀。
  • 风云:代表时事变化与创作灵感的流动。
  • 七字:象征着诗的形式与传统,体现了对古典诗歌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山”主要象征什么? A. 历史
    B. 自然
    C. 文化

  2. “千秋佳话”指的是: A. 诗歌
    B. 历史故事
    C. 个人经历

  3. “诗借风云尽可删”是强调诗歌的: A. 固定性
    B. 自由性
    C. 复杂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念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秋夜雨 其二》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弘历与清代文化》

相关查询

传言玉女 上元 浣溪纱 梅 浣溪纱 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 金缕曲 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 金缕曲二首 送转运梅学士 虚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踢踢绊绊 包含庥的词语有哪些 江左夷吾 包含幢的词语有哪些 精虫 包含蒿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走之旁的字 眼饧耳热 朽竹篙舟 己字旁的字 三衅三沐 包含旅的词语有哪些 碌碌无能 确确 大莫与京 臣字旁的字 颖识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