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0:10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我在高高的山丘上铺开席子,欣赏海浪的波涛,休息在樟木楼阁。
三座山峰激起了我的逸兴,五匹马儿一起游玩。
天竺寺的景色尽收眼底,松风在秋天的气息中轻轻吹拂。
我观赏云彩的变化,嬉戏在清幽的水边。
叠嶂的山峦隔断了遥远的大海,窗前写下归流的诗篇。
诗作完成后,我傲然仰望云月,愉悦的情趣充满了整个吴洲。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浪漫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尤擅长抒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与从侄良游天竺寺期间,诗中描绘了与友人游览美景的欢愉心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以李白的游历为主线,描绘了杭州天竺寺的自然美景与作者的悠然心境。开篇的“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视角,李白在丘陵上铺开席子,欣赏波涛,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放松的心情。接着“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游乐画面,三座山的壮丽激发了他的诗意,五匹马的游玩则体现了与友人共享乐趣的情景。
诗中通过“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松风拂面,清新宜人,使人心旷神怡。李白在观察云彩变化与水流的过程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将诗歌推向高潮,“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李白自信满满,诗作完成后仰望云月,心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豪情,显示了他对创作的执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更在内容上深刻细腻,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美与友人陪伴的珍视,体现了他浪漫而自由的个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友人游玩的愉悦,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洒脱的个性与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的“挂席”指的是什么?
A. 坐下休息
B. 铺开席子
C. 观赏风景
D. 吃东西
“三山动逸兴”中,“逸兴”指什么?
A. 兴趣
B. 愉悦的情绪
C. 自由的心情
D. 游玩的乐趣
诗中提到的“天竺”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种植物
C. 一座寺庙
D. 一种天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