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5:40:59
叹世谁待理他闲是非,紧把红尘避。
庵前绿水围,门外青山对,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灰残风月心.参得烟霞味,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茅斋倚山门傍溪,镇日常关闭。
安闲养此心,上住从吾意,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功名玉关十万里,委实劳心力。
争如四皓仙,不愿三公位,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功劳既成名遂矣,便索抽身退。
裴公绿野中,陶令东篱内,寻一个稳使处闲坐地。
笑他卧龙因甚起?
不了终身计。
贪甚青史名?
弃却红尘利,寻一个稳使处闲坐地。
扁舟五湖越范蠡,有分烟波内。
丝纶远是非,蓑笠多风味,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红尘不来侵钓矶,别却风云会。
一钓了此生,七里全身计,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五柳绕庄菊满篱,自谓羲皇世。
三径可信颜,一榻堪容膝,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妇人脸上笑靥一团儿可人衠是娇,妆点如花貌。
抬叠起脸上秋,出落腮边悄,千金这窠里消费了。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5:40:59
《双调》江儿水
作者: 王仲元
叹世谁待理他闲是非,紧把红尘避。
庵前绿水围,门外青山对,
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灰残风月心参得烟霞味
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茅斋倚山门傍溪,镇日常关闭。
安闲养此心,上住从吾意,
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功名玉关十万里,委实劳心力。
争如四皓仙,不愿三公位,
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功劳既成名遂矣,便索抽身退。
裴公绿野中,陶令东篱内,
寻一个稳使处闲坐地。
笑他卧龙因甚起?不了终身计。
贪甚青史名?弃却红尘利,
寻一个稳使处闲坐地。
扁舟五湖越范蠡,有分烟波内。
丝纶远是非,蓑笠多风味,
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红尘不来侵钓矶,别却风云会。
一钓了此生,七里全身计,
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五柳绕庄菊满篱,自谓羲皇世。
三径可信颜,一榻堪容膝,
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
妇人脸上笑靥一团儿可人衠是娇,
妆点如花貌。
抬叠起脸上秋,出落腮边悄,
千金这窠里消费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与名利的无奈与逃避,渴望得到一处安静的地方,过上悠闲的生活。诗中反复提到“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在青山绿水之间,摆脱红尘的纷扰,安养身心。面对世俗的功名利禄,诗人更愿意像古代的隐士一样,隐居于自然之中,享受生活的宁静。
作者介绍:王仲元,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与战乱使得许多文人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追求隐逸生活成为一种潮流。
《双调·江儿水》是王仲元以隐逸为主题的典型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对人生与世俗的思考中的深刻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渴望。诗人的情感贯穿始终,反复呼唤“寻一个稳便处闲坐地”,使得整首诗形成了统一的主题。诗人的生活理想与对世俗的反叛,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内心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消极态度,表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纷扰
C. 古代文化
王仲元希望达到的生活状态是?
A. 名利双收
B. 隐逸安闲
C. 游历四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