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梁山寺

《中梁山寺》

时间: 2025-07-27 15:18:05

诗句

上方梯磴绕岩头,谁就孤高更起楼。

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18:05

原文展示:

中梁山寺 文同 〔宋代〕 上方梯磴绕岩头,谁就孤高更起楼。 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沿着蜿蜒的石阶登上山顶,是谁在这孤高之地再建高楼。从这里直望汉江,三百里水路宛如一条细线,延伸至远方的洋州。

注释: 字词注释:

  • 上方:指山顶。
  • 梯磴:石阶。
  • 孤高:形容山势高耸,孤立无援。
  • 汉江:长江的支流,流经湖北、陕西等地。
  • 洋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洋县。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致。此诗描绘了中梁山的壮丽景色,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文同在游览中梁山时,被山上的景色所吸引,遂作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梁山的壮丽景色。首句通过“梯磴绕岩头”形象地展现了登山的艰辛与山势的险峻。次句“谁就孤高更起楼”则引发读者对山顶建筑的好奇与想象。后两句“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运用比喻手法,将远望的汉江比作一条细线,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的高远与江的绵长,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方梯磴绕岩头”:描绘了登山的场景,石阶蜿蜒绕过山岩,展现了山势的险峻。
  2. “谁就孤高更起楼”:提出疑问,是谁在这孤高之地再建高楼,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想象。
  3. “直望汉江三百里”:从山顶直望汉江,三百里水路尽收眼底,展现了山的高远。
  4. “一条如线下洋州”:将汉江比作一条细线,形象地表现了江的绵长,同时也指向远方的洋州。

修辞手法:

  • 比喻:“一条如线下洋州”,将汉江比作细线,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中梁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梯磴:象征着登山的艰辛。
  • 孤高:象征着山势的高耸与孤立。
  • 汉江:象征着江水的绵长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江”是哪条江的支流?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淮河

  2. 诗中的“洋州”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A. 湖北省 B. 陕西省 C. 河南省 D. 四川省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文同《中梁山寺》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山势和江水的具体描绘,而王之涣的诗则更注重对整体景色的概括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相关查询

万州守潘拉登鲁池观荷花荔枝 送李季允赴召 再和前韵答赋五首 送李季允赴召 其一 杨仲博生日 肩吾生日以三绝为寿 张义立得古井以木为甃命曰亨泉而求余诗 永嘉要君谊父得英石名其室曰矸斋予易以介室 韩少谟挽诗 通道朱宰求时斋字李肩吾赋诗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姱节 亅字旁的字 包含字的成语 革字旁的字 离谱儿 就事论事 牙字旁的字 金玉货赂 急赤白脸 自养 柯则 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乾坤一掷 屈然 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枕戈坐甲 豆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