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2:37
摸鱼儿 三月晦日稷园牡丹花下饯春
作者:郭则沄 〔清代〕
记相逢翠池西畔,盈盈鸾袖邀舞。
绮镫荡起香如水,十二锦栏低护。
肠断否。认梦里仙云,梦后维摩雨。
流莺寄语。借小盏当歌,密围留醉,万一绊春住。
江关晚,锦样流年懒顾。
惊心花外啼宇。夕阳帘角凄迷影,偏近旧时坛树。
吟望苦。剩掩泪衰兰,底许寻归路。
愁丝漫数。凭侧帽馀狂,繁枝笑折,重叠唱金缕。
这首词描绘了在春末的暮色中,作者与友人相聚于稷园牡丹花下的情景。词的开头提到他与友人相逢在翠池的西边,轻盈的衣袖邀请着舞蹈。随着香气四溢的灯光摇曳,十二根锦缎的栏杆低低地围护着他们。接着,作者感叹这别离的愁苦,仿佛在梦中见到了仙境的云彩,而梦醒后又仿佛经历了雨水的洗礼。流莺传递着信息,希望借着小酒杯来歌唱,密密围绕着,醉意沉沉,万一就此留住春光。到了江边,黄昏已至,锦绣的岁月似乎无心顾及。花外传来惊心的啼叫,夕阳透过帘角投下凄迷的影子,恰似往日的坛树。吟咏中充满苦涩,只剩下掩泪的衰兰,不知何时能够找到归路。愁丝漫延,依靠着帽子余下的狂放,繁茂的枝条上轻笑着折下,重叠着唱起金缕的曲子。
“维摩雨”典出于《维摩诘经》,维摩诘是佛教中一位智慧高深的菩萨,常常被描绘为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象征。此处用以暗示作者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及其追求的理想。
作者介绍:郭则沄,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多样,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末时节,正是万物复苏之际,而古人常在这个时节举行送别活动,结合牡丹花的盛开,表达对春天的依恋与对离别的愁苦。
《摸鱼儿 三月晦日稷园牡丹花下饯春》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惜。词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相聚场景,随着宴会的进行,情感逐渐向离别的愁苦转变。通过细腻的意象,如“盈盈鸾袖”、“绮镫荡起香如水”,将视觉与嗅觉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醉人的氛围。词中“流莺寄语”表现了希望与期盼的情感,然而随着“江关晚”的到来,时光的流逝使得欢愉转为忧伤,作者的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在情感的交织中,作者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也抒发了自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映射出人们的情感波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盈盈鸾袖”是形容什么?
“梦后维摩雨”中的“维摩”指的是哪个典故?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摸鱼儿 三月晦日稷园牡丹花下饯春》的全面解析与鉴赏,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