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32:51
将归山逢友人
杜荀鹤 〔唐代〕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理想的坚持和对孤独生活的反思。诗中提到,作为一名儒者,虽然有许多白发,年纪已大,但在青山的陪伴下,依然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诗人怀疑狂妄的行为是否值得,但又觉得聪明的应对并不是真正的高尚。最终,他只希望他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愿。
杜荀鹤(约835年-902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晚唐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将归山逢友人》是杜荀鹤在晚年时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感到孤独,但仍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理解和支持他。
这首诗以儒家思想为背景,展现了杜荀鹤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儒为君子儒”,明确表明了他的身份和立场,承认儒道虽然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但有时也会导致孤独的处境。这种孤独虽然令人感到无奈,但诗人却选择了接受,显得愈发稳重。
白发的出现不仅是岁月流逝的象征,也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感慨。他在青山的陪伴中,寻找一种精神寄托,青山象征着永恒和不变,给人以安慰与宁静。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对“徉狂”的反思显示出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洞察。他认为,放纵的狂妄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成就,而聪明的手段更不能代表高尚的品德。这样的反思表现了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理解与信任的渴望。他希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彼此信任,共同分享对生命的感悟。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信任展开,通过对儒家理想的坚持与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诗人在孤独中坚守信念,试图寻找理解与支持,反映出一种对真诚人际关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永恒与不变
C. 友情
D. 个人成就
“白发多生矣”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龄的增长
B. 朋友的离去
C. 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孤独的接受
B. 对真诚理解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以上内容为对《将归山逢友人》一诗的全面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