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5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58:56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眼底黄河,已送尽兴亡无数。都付与夕阳西下,乱涛东注。
客子梦随鸥鹭冷,英雄气挟鱼龙怒。
把闲愁万斛掷波心,奔流去。
倚长剑,妖鲸怖。
吹短角,哀鸿顾。
更高歌击楫,片帆飞渡。
划破江山南北走,浮来天地中央住。
问书生何处觅侯封,乘槎路。
在我眼底的黄河,已经见证了无数的兴亡历史。那些都随夕阳西下,随着乱涛向东奔流。
旅客的梦随着鸥鹭而冷清,英雄的气概则像鱼龙一样愤怒。
我将心中的闲愁抛掷在波心,任其奔流而去。
倚靠长剑,妖鲸感到畏惧。
短角一吹,哀鸿也回眸。
我更高声歌唱,击楫而行,片帆飞渡。
划破了南北的江山,漂浮在天地的中央。
问书生何处去寻侯封,何不乘着木筏上路呢?
作者介绍: 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豪放壮丽的诗风,其作品多关注国家兴亡、个人理想与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动荡之时,诗人通过黄河的宏伟象征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抉择,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追求。
《满江红 其一 渡黄河作》是一首典型的豪放派作品,通过黄河这一壮阔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切感悟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黄河的奔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不可逆转,夕阳西下的意象则暗示着一种沉重的历史负担。诗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愤怒,尤其在“客子梦随鸥鹭冷,英雄气挟鱼龙怒”中,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旅居外地的孤独与英雄精神的冲突。
诗中“倚长剑,妖鲸怖”的描绘,展现出诗人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勇气和决心,而“更高歌击楫,片帆飞渡”更是将这种勇气升华为一种行动的号召,显示出他不甘沉沦、勇于挑战的精神。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诗人不屈的个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眼底黄河,已送尽兴亡无数。
都付与夕阳西下,乱涛东注。
客子梦随鸥鹭冷,英雄气挟鱼龙怒。
把闲愁万斛掷波心,奔流去。
倚长剑,妖鲸怖。
吹短角,哀鸿顾。
更高歌击楫,片帆飞渡。
划破江山南北走,浮来天地中央住。
问书生何处觅侯封,乘槎路。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不屈精神与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妖鲸”象征着什么?
A. 勇气
B. 自然的威胁
C. 哀伤
填空题: 诗人将心中的闲愁抛弃,任其___而去。
判断题: 诗中的“倚长剑,妖鲸怖”表示诗人对自然的恐惧。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