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4:59
我生不背佛,而自外道取。
我生来并不背弃佛教,而是自己从外道中获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佛”是指佛教的教义和信仰,而“外道”则是对其他宗教或哲学的泛指。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佛教的坚持,以及对外道的选择与否定。
作者介绍: 王逸民,宋代诗人,以其精炼和深刻的诗风闻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宗教的思考,常常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频繁,佛教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对抗常引发人们的关注。王逸民在此背景下,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忠诚以及对外道思想的拒绝。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坚定信仰与对外道思想的拒绝。开篇的“我生不背佛”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场,显示出他对于佛教教义的忠诚和持守。后半句“而自外道取”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待外道思想的态度,表明他并不愿意从外道中寻求解答或寄托,这样的表达方式简明而有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体来看,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一种坚定与执着。作者在面对多元信仰的冲击时,选择了坚守自我的信仰,不为外道所动。这样的态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信仰追求,也暗示了对社会多元文化冲突的思考。诗中简练的形式与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在表达思想的同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读者反复咀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于个人信仰的坚持与对外道思想的拒绝,表现出一种对内心信仰的执着和对外界诱惑的抵制。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建了信仰的框架,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选择。
诗词测试:
王逸民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外道”指的是什么?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逸民的诗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信仰与理想的追求,但杜甫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忧虑,而王逸民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信仰选择与坚持。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