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藕花馆

《藕花馆》

时间: 2025-05-10 04:44:55

诗句

雨过湘云捲,风回翠浪平。

蝉喧低岸柳,鱼避泛舟萍。

赏趣缘山水,忘怀得友生。

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4:55

原文展示:

雨过湘云捲,风回翠浪平。
蝉喧低岸柳,鱼避泛舟萍。
赏趣缘山水,忘怀得友生。
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

白话文翻译:

雨过后,湘江的云彩卷起,风吹回来,翠绿的波浪平息。
蝉鸣声在低矮的柳树旁响起,鱼儿在浮萍上躲避划过的船只。
我因山水而欣赏趣味,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与友人的生死。
怎样才能离开五岳,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隐逸之人呢?

注释:

  • 湘云:指湘江的云,常用来形容湘江的自然风光。
  • 翠浪:绿色的波浪,描绘水面上的波动。
  • 蝉喧:蝉鸣的声音,表现夏日的生机。
  • 泛舟萍:划船时浮萍漂浮在水面,描绘自然景象。
  • 逸人:隐士或追求逍遥自在生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藕花馆》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山水自然的风潮。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山水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藕花馆》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雨后的湘江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雨后的云卷和风平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蝉鸣和鱼儿的动作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生动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新生。

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因山水而感受到趣味,忘却了世俗的忧虑,表现了对友情和人世间纷扰的超脱。最后一句“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折射出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生动,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湘云捲,风回翠浪平:描绘了雨后湘江的美丽景象,云卷与风平,给人以宁静之感。
  • 蝉喧低岸柳,鱼避泛舟萍:用蝉鸣与鱼儿的动作表现夏日的生机与自然的活力。
  • 赏趣缘山水,忘怀得友生:表达诗人因欣赏风景而忘却世俗烦恼,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
  • 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诗人自问,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隐逸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雨后景象如同一幅画,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蝉的喧嚣和鱼的躲避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表现了对尘世喧嚣的超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云:象征自然的美丽与诗意。
  • 蝉鸣:夏季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活力。
  • 山水: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归宿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云”指的是: A. 一种花
    B. 湘江的云
    C. 一种乐器

  2. “蝉喧低岸柳”中的“蝉”代表: A. 冬天的象征
    B. 夏天的生物
    C. 秋天的象征

  3. 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是: A. 名利双收
    B. 隐逸生活
    C. 仕途顺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

诗词对比:

  • 比较《藕花馆》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藕花馆》更侧重于对世俗的超脱,而《鹿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中送客 送王恭父监丞倅潼川 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 淳熙甲辰十月一日拟省试,万民观治象诗 秋晓出郊二绝句 梅花下小饮 食蛤蜊米脯羹 雨足,晓立郡圃荷桥 寄题刘直卿水壶二首 积雨小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无所出 眼皮薄 渥眄 包含别的成语 几字旁的字 黑眚 口结尾的成语 金石之言 月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九十春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龠字旁的字 骨肉私情 代驾 歹字旁的字 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千仞无枝 柴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