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52
喜雨
作者: 苏辙 〔宋代〕
夏田已报七分熟,
秋稼方忧十日乾。
好雨徐来不仓卒,
天公似欲救艰难。
魃张鹰犬无遗力,
社近鸡豚趁早寒。
老病随人幸一饱,
炉香无语只长叹。
夏天的田地已经成熟了七分,
而秋天的庄稼却担忧再干十天。
好雨慢慢降临,不急匆匆,
天公似乎想要拯救这艰难的时刻。
干旱的妖邪拼尽全力,
村社附近的鸡和猪却赶着早寒。
老病随人,幸好能吃上一顿,
炉香袅袅,无言只长叹。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老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诗中表现了对及时雨的期盼,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希望,展现了社会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喜雨》是一首描绘自然和人类生存状态的诗作,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感激与期盼。诗的开头用“夏田已报七分熟”描绘了夏季田地的丰收景象,紧接着却提到“秋稼方忧十日乾”,突显出干旱对秋收的威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丰收与灾荒的紧张关系,也揭示了自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接着,诗人描绘了“好雨徐来不仓卒”的场景,表现出雨水的来临是缓慢而温柔的,仿佛天公在用心呵护这些艰难的日子。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安慰与希望。随后,诗中提到的“魃张鹰犬无遗力”,则让人感受到干旱的无情,暗示着对抗自然灾害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描绘了老病随人,幸好能吃上一顿,反映了生活的不易与人们的感慨。整体来看,苏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让人感受到一丝对生活的无奈和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透过雨水的降临,传达出一种希望和安慰。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好雨”象征着什么?
A) 丰收
B) 灾难
C) 干旱
D) 幸福
诗中“魃”代表了什么?
A) 丰收的象征
B) 干旱的妖邪
C) 自然的恩赐
D) 农民的希望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绝望
C) 希望与无奈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苏辙的《喜雨》与杜甫的《春望》,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但苏辙更关注于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对雨水的期待,而杜甫则更体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人民困境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