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4:16
绮罗香
作者: 张祥河〔清代〕
又惹红情,频搔绿发,一夜春声催起。
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
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鞦韆易冷,影迷濛里。
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
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
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爱情与思念的场景。诗中首先提到情感的激荡和春夜的催生,接着描绘了孤寂的情景,回忆起轻柔的风。罗帐外滴落的寒露和宝奁旁的香气让人感到腻味。烛光微弱,映衬着那个人的愁思更加深重。西园的歌舞刚刚停息,秋千被抛弃,显得冷清。吟唱的黄莺和潮湿的苔纸留下了几许痕迹。时光如飞絮般流逝,心中只剩下对花的珍惜。最远的距离是天涯相隔,就像远山紧紧包围着你的发髻。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和情感可以与古代的爱恋关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士人对爱情的执着与追忆。
张祥河,清代诗人,生于江南一带,以其细腻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自然和生活的哲理,常常融入个人思想与情感。
《绮罗香》写于清代,社会背景下,士人的爱情常常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情感的抒发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绮罗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又惹红情,频搔绿发”,便以色彩鲜明的意象引入,展现出一种热烈而又复杂的情感。接下来的“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暗示着一种内心的惆怅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中反复出现的“寒”、“香”等字,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寒意的渗透象征着思念的冷漠,而香气的芬芳则代表着爱情的美好。尤其是在“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一句中,烛光的微弱和愁思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愁苦的内心世界。此时,烛光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描绘,也是内心情感的投射,显示了诗人在爱情中的无奈和失落。
西园的歌舞与抛弃的秋千,传达出一种情感的消逝与孤寂,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则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无奈与心灵的相互依存。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清代士人对爱情的敏感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士人情感的脆弱与执着。
“又惹红情”中“红情”指的是什么?
“钗头烛烬敲残”中“烛烬”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