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泛南溪(二首)

《泛南溪(二首)》

时间: 2025-08-04 11:26:36

诗句

清辉泛悠悠,东与前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境,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师肯相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11:26:36

原文展示:

泛南溪(二首) 清辉泛悠悠,东与前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境,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师肯相答。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光辉缓缓流动,向东与前方的溪流汇合。 菱叶之间点缀着荷花,风吹来,秋意飒飒。 长时间行走在这愁闷而寂静的环境中,忽然间出现了人烟的杂乱。 我想要划船唱歌,不知渔夫是否愿意回应。

注释:

  • 清辉:指月光或水面的反射光。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
  • 菱叶:菱角的叶子,常生长在水中。
  • 秋飒飒:形容秋风的声音。
  • 愁寂境:形容环境寂静而令人感到忧愁。
  • 人烟杂:指人迹罕至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人的活动。
  • 发棹讴:划船并唱歌。
  • 渔师:渔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泛舟南溪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寂静中寻找人烟的渴望,以及对渔夫回应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泛舟南溪的景象,通过“清辉泛悠悠”和“菱叶间荷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氛围。诗中的“久行愁寂境,忽有人烟杂”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的孤独旅行后,突然发现人迹的惊喜和温暖。最后两句“我欲发棹讴,渔师肯相答”则展现了诗人对交流和回应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辉泛悠悠”:描绘月光或水面的反射光缓缓流动,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2. “东与前溪合”:指水流向东与前方的溪流汇合,形成更广阔的水面。
  3. “菱叶间荷花”:通过菱叶和荷花的意象,增添了水面的生机和美感。
  4. “风来秋飒飒”:秋风的声音增添了季节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5. “久行愁寂境”:长时间在寂静的环境中行走,感到忧愁和孤独。
  6. “忽有人烟杂”:突然发现人迹,带来惊喜和温暖。
  7. “我欲发棹讴”:诗人想要划船并唱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交流的渴望。
  8. “渔师肯相答”:期待渔夫的回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拟人:“清辉泛悠悠”中的“泛悠悠”赋予了清辉以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菱叶间荷花”与“风来秋飒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通过对夜晚泛舟南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辉:象征着宁静和美丽。
  • 菱叶间荷花:象征着水面的生机和美感。
  • 秋飒飒: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辉”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水面的反射光 C. 星光 答案:B

  2. “菱叶间荷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上的景色 B. 水面的景色 C. 田野的景色 答案:B

  3. 诗人在“久行愁寂境”后,突然发现了什么? A. 动物的踪迹 B. 人烟 C. 城市的灯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基的《天平山中》: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张羽的《静夜思》: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泛南溪》与杨基的《天平山中》: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高启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杨基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高启等多位明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高启诗集》:高启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包括《泛南溪》。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杂咏七言二首 忆秦娥 冬至二首 即事一首 杂咏一百首·樊通德 杂咏一百首·李牧 瓦送 春日六言十二首 杂咏一百首·投梭女 九日游华严寺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显允 晞土 败兵折将 东窗事犯 耳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虚晃一枪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 干将莫邪 寸字旁的字 包含蚕的成语 义死 鸭雏 袭人故智 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