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1:02
弥陀愿满众生界,
众生界是本来心。
良由自心取自心,
往来西方极乐国。
蹔时敛念门户开,
处处文殊入普贤。
亲见本身无量寿,
情与无情成正觉。
弥陀佛的愿望遍满了众生的世界,
众生的世界正是我们本来的心。
这一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
往来于西方的极乐世界。
此时收敛心念,心灵的门户便会开启,
处处都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显现。
亲眼见到自己的无量寿命,
有情和无情都能成就正觉。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与苏轼、米芾并称“苏黄米”。他在书法和诗词上均有极高造诣,特别擅长行书。
《弥陀赞》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中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修行的实践,旨在引导人们关注自心,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弥陀赞》是一首深具哲理的佛教题材诗作。诗中通过“弥陀愿满众生界”开篇,便揭示了弥陀佛对众生的慈悲与普度,强调了心灵的内在性和觉悟。接下来的几句则引导我们思考众生界和本来心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万物皆从心出。通过“往来西方极乐国”,诗人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蹔时敛念门户开”,暗示在修行过程中,心念的收敛能够开启更高的智慧。文殊与普贤的出现,象征着智慧与实践的结合,指引着修行者走向觉悟的道路。最后两句“亲见本身无量寿,情与无情成正觉”,表达了对自我本质的深刻领悟,情感与无情的统一,更突显了佛教思想中的“无我”与“圆融”。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简练有力,也在内容上充满哲理,体现了黄庭坚在佛教思想方面的深厚造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心的修行,达到觉悟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实践。
弥陀愿满众生界中的“弥陀”指的是哪位佛?
诗中提到的“文殊”象征什么?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