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50:55
钱忠懿王画像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文武忠懿,堂堂如春。
中有樗里,不以示人。
雷行八区,震惊听闻。
提十五州,共为帝民。
送君者自崖而反,以安乐其子孙。
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眇大物而成仁。
这首诗描绘了钱忠懿王的忠诚与威仪,像春天那样光辉灿烂。王的内心像樗树一样深沉,不轻易向外人展示。雷声在八方回响,令人震撼,提携了十五个州的人民,共同为国家的百姓服务。送行的人从崖边返回,以安抚自己的后代。虽然九万里之外的风在地面上吹拂,但微小的物体却能成就伟大的仁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豪放著称,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对钱忠懿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反映了士人对忠臣的崇尚,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钱忠懿王的高尚品德与崇高地位。诗的开头用“文武忠懿,堂堂如春”来塑造王的威严与风范,接着通过“中有樗里”表达他内心的深邃与不张扬。雷电的形象则象征着他在政治上的震慑力与影响力,令人不敢小觑。诗中提到的“十五州”,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划分,更是对其施政能力的肯定。
在最后两句“送君者自崖而反,以安乐其子孙”中,诗人通过送行者的行为,表达了对忠臣后代的期望与祝福,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整首诗酝酿着一种深沉的感情,既有对忠臣的追忆,也有对家国的责任感,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钱忠懿王的赞美,强调了忠诚、德行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这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文武忠懿”是形容什么?
A. 忠诚与德行
B. 文采与武力
C. 威严与气度
D. 以上皆是
“中有樗里”表达了什么意涵?
A. 外表华丽
B. 内心深邃
C. 办事能力
D. 民众的支持
诗中提到的“九万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距离遥远
B. 志向高远
C. 风俗习惯
D. 地理环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均体现了对忠诚与德行的追求,苏轼的《赤壁赋》则更强调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共同反映了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