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待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待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时间: 2025-05-03 23:59:10

诗句

杯底潜蛇影,门阴集戴鵀。

玉楼新记就,石椁旧名沉。

箧有封峦札,籝无遗子金。

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9:10

原文展示:

《待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杯底潜蛇影,门阴集戴鵀。
玉楼新记就,石椁旧名沉。
箧有封峦札,籝无遗子金。
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

白话文翻译:

杯底映出隐约的蛇影,门阴处聚集着戴着帽子的鸟。
玉楼上的新字迹刚刚完成,石棺里的旧名已然沉寂。
箱子里有封存的信札,笼子里没有留下金子。
马鬣被寂寥地封存,秋色映衬着清净的松林。

注释:

字词注释

  • 杯底:指酒杯的底部,暗示饮酒时的情景。
  • 潜蛇影:隐约可见的蛇的影子,常象征阴险或潜在的危险。
  • 戴鵀:戴着帽子的鸟,可能指代某种神秘或特殊的鸟类。
  • 玉楼:象征高贵华丽的建筑,通常用以指代美好的环境或人。
  • 石椁:石制的棺材,象征死亡和安息。
  • 封峦札:指封存的信件或文书,可能暗示着未了的事。
  • :笼子。
  • 秋色净松林:秋天的色彩映衬着清静的松树林,象征着凋零和宁静。

典故解析: “王文公”可能指代历史上的王安石,他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挽歌通常用以表达对亡者的悼念,体现出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性格严谨,重视历史的研究和对后世的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为了悼念王安石而作,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怀念和哀悼之情。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诗中通过描写环境和景象,传达出一种对逝去时代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王文公的怀念。诗的开篇以“杯底潜蛇影”引入,暗示了喝酒时的寂寞和思念之情。接着“门阴集戴鵀”,通过鸟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孤独与静谧,仿佛在描绘着逝去的时光。

“玉楼新记就”与“石椁旧名沉”的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玉楼代表着辉煌的成就,而石椁则是生命的终结,暗示着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奈。

“箧有封峦札,籝无遗子金”,封存的信札和空空的笼子,似乎在讲述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失落,金子象征着价值和财富,而这里的失去则让人感到惋惜。

最后两句“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苍凉的氛围,秋天的景色与松林的清净,带给人一种深沉的反思与哀伤。

整首诗不仅是对王文公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杯底潜蛇影”:通过酒杯底部的蛇影,表现出一种隐秘的忧郁和潜在的危险,暗示着人们对过往的反思。
  2. “门阴集戴鵀”:阴影中的鸟群暗示着孤独与寂静,反映出内心的孤寂。
  3. “玉楼新记就”:新近的记载代表着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
  4. “石椁旧名沉”:历史的沉淀,死亡的必然,带来对生命的思考。
  5. “箧有封峦札”:信件的封存象征着未了的情感和无法传达的思念。
  6. “籝无遗子金”:空荡荡的笼子暗示着失去和遗憾。
  7. “寂寥封马鬣”:马的鬣被封存,暗示着逝去的光辉和英雄的谢幕。
  8. “秋色净松林”:秋天的宁静和松林的清雅,表现出一种清幽的美感与深沉的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蛇影”暗示潜在的危险与忧虑。
  • 对仗:如“玉楼新记就,石椁旧名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秋色、松林等意象传达出宁静和思考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怀念王文公,反映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杯底:象征饮酒与回忆。
  • 潜蛇:暗示潜在的忧伤与危险。
  • 玉楼:象征荣华与记忆。
  • 石椁:象征死亡与沉寂。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凋零。
  • 松林:象征宁静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杯底潜蛇影”意指: A. 快乐的回忆
    B. 隐秘的忧伤
    C. 繁华的生活
    D. 自由的象征

  2. “石椁旧名沉”表达的情感是: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历史的回顾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生命的庆祝

  3. 诗中用来描述秋天的意象是: A. 春花
    B. 夏雨
    C. 秋色
    D. 冬雪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二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生命的反思,但杜甫更倾向于社会现实的描绘,而司马光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酹江月(金丹合潮候图) 西江月 寄顾寅初 送姚淩霄赴选兼忆旧事漫成二首 其二 送姚淩霄赴选兼忆旧事漫成二首 其一 平山 故家 旅食 白鸟 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火风烛 酉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追巡 金钗钿合 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跳出圈子 齒字旁的字 荦荦大端 肀字旁的字 雪结尾的成语 留风遗韵 起居万福 送往视居 佗负 国力 閠字旁的字 包含诱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