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4:19
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
鱼惊动苹叶,燕喜掠杨花。
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
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在三吴国(即今江苏、浙江一带),湖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阳光。鱼儿因水面掀起的波纹而惊动了浮萍的叶子,燕子欢快地飞过杨花。云彩在山的腰间飘过,风将雨点斜斜地驱散。远处的烟波似乎让人看见了渔民的身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冲之,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词大多描绘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江南经济文化繁荣,诗人游历西湖,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安宁,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西湖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江南的秀丽与生机。开头两句“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便生动地描绘出西湖的美丽与光辉,运用“荡”字使得湖面生动起来,仿佛波光在阳光下闪烁。接着,诗人用“鱼惊动苹叶,燕喜掠杨花”形象地刻画了水面上的生物活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这里的“鱼”和“燕”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具体表现,也象征了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
中间的“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则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来增强情绪,突显出山水的动感和变化。最后一句“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则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归属感,仿佛在波光烟雾中看见了渔民的生活,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西湖美丽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吴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江南
C. 西南
诗中的“燕喜掠杨花”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雨天
B. 燕子飞过花丛
C. 渔民打鱼
诗的最后一句“仿佛见渔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对山水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