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40:03
天生万物名品夥,嗟尔为生至幺麽。
依人自活反食人,性喜伏藏便垢涴。
晨朝生了暮生孙,不日蕃滋逾万个。
透疏缘隙巧剧端,通夕爬搔不能卧。
我归彼出疲左命,备北惊南厌搜逻。
所擒至少所失多,舍置熏烧无术奈。
加之炭上犹晏然,相顾未知亡族祸。
大才洋洋迷所适,奔走示停身已堕。
细者懦怯但深潜,乾死缝中谁复课。
黑者抱发亦忧疑,逃入幧头默相贺。
腥烟腾起远袭人,袖拥鼻端时一唾。
初虽快意终自咎,致尔殓夷非尔过。
吾家箧笥本自贫,况复为人苦慵惰。
体生鳞甲未能浴,衣不离身成脆破。
朽缯坏絮为渊薮,如麦如麻浸肥大。
虚肠不免须侵人,肯不夷齐甘死饿。
醯酸蜹聚理固然,尔辈披壤我当坐。
但思努力自洁清,群虱皆当远逋播。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40:03
天生万物名品夥,嗟尔为生至幺麽。
依人自活反食人,性喜伏藏便垢涴。
晨朝生了暮生孙,不日蕃滋逾万个。
透疏缘隙巧剧端,通夕爬搔不能卧。
我归彼出疲左命,备北惊南厌搜逻。
所擒至少所失多,舍置熏烧无术奈。
加之炭上犹晏然,相顾未知亡族祸。
大才洋洋迷所适,奔走示停身已堕。
细者懦怯但深潜,乾死缝中谁复课。
黑者抱发亦忧疑,逃入幧头默相贺。
腥烟腾起远袭人,袖拥鼻端时一唾。
初虽快意终自咎,致尔殓夷非尔过。
吾家箧笥本自贫,况复为人苦慵惰。
体生鳞甲未能浴,衣不离身成脆破。
朽缯坏絮为渊薮,如麦如麻浸肥大。
虚肠不免须侵人,肯不夷齐甘死饿。
醯酸蜹聚理固然,尔辈披壤我当坐。
但思努力自洁清,群虱皆当远逋播。
这首诗表达了万物的繁多与人类的无奈,诗人感慨虱子为生存而依附于人,反过来侵扰人类,虱子喜欢藏匿于污垢中。早晨孵化,傍晚又繁殖,数量迅速增加,诗人整夜难以入睡,因为虱子在身上爬行。身心疲惫,四处寻找解决之法,所捕获的虱子数量少,而失去的却很多。即便是用炭来烧它们,它们仍然毫无畏惧,似乎不知道自己会遭遇灭亡的危险。虱子在这个过程中无所畏惧,而人类却因其存在而感到困扰与无奈。尽管一时快意,最终却自食其果,诗人对虱子的存在感到愤怒,但又无可奈何。家庭本来就贫困,生活中充满懒惰与苦涩,虱子在身上滋生,衣物也因而损坏。即便食物匮乏,仍然难以摆脱虱子的侵扰。最后,诗人希望通过努力来清洁自己,从而远离这些烦恼。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人类与寄生虫之间关系的反思,展现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生存条件的思考。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士大夫的治国理念,同时其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在后世影响深远。
诗作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中各种烦恼的无奈与思考,特别是与寄生虫的斗争,寓意深刻。
《和王介甫烘虱》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虱子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虱子作为寄生虫,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虱子从早到晚的孳生与侵扰,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感受。诗中反复提到虱子的繁衍生息,构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带来疲惫与忧虑。诗人不仅仅是在诉说个人的困扰,更是在探讨生存状态与人类对生命的理解。
在修辞上,诗人采用了对比与夸张的手法,突显了人与虱子之间的斗争。多次提到“所擒至少所失多”,生动地呈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力量对比与无奈感。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虱子的厌恶,也流露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反思,这种情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总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时,应该努力寻求解决之道,追求自我清洁与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虱子和人类关系的描绘,展现了生活中的烦恼与无奈。诗人希望通过努力自我清洁,摆脱这些困扰,反映了对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虱子生长的速度是怎样的?
A. 缓慢
B. 快速
C. 不变
D. 随机
诗人对虱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爱
B. 无奈
C. 漠不关心
D. 赞赏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远离虱子?
A. 火焰
B. 努力自洁
C. 逃避
D. 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