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颍公清风庥

《读颍公清风庥》

时间: 2025-05-02 10:42:14

诗句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非独立言方不朽,相君功德已无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2:14

原文展示:

读颍公清风庥
作者: 司马光〔宋代〕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非独立言方不朽,相君功德已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古代贤者的敬仰和对其教诲的推崇。伊皋和周召都是古代的仁君,他们的教导和文化传承体现了王道的治国理念。诗中强调,真正的伟大不仅在于个人的言辞能否流传千古,更在于与君主的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 伊皋:指伊尹和商代的贤者,常被视为有德之人。
  • 周召:周代的召公,贤良淑德的君子。
  • 国风:指《诗经》中的《国风》,是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 相君:指辅佐君主,施展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在政治上提倡王道治国,主张文治与武治并重。

创作背景:

《读颍公清风庥》是司马光在反思古代贤人的治国理念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伊皋和周召等贤者的敬仰,意在强调治国理政需要德行与文化的结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风为题,寓意深远。诗的开头提到的伊皋和周召,不仅是历史上的人物,更是理想政治的象征。诗中的“王度”一词,体现了对仁政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理想治国理念的渴望。

作品中提到的“国风”,不仅仅是指诗歌的体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诗人通过对古代贤者的回望,表达了对文化和道德的重视,认为真正的伟大在于对后世的影响力。

最后一句“相君功德已无穷”,强调了君主的德行与治理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尤为重要。总体来看,诗歌展现了司马光的历史眼光与文化自觉,既是对古代贤者的礼赞,也是对当代政局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伊皋垂训皆王度:伊皋的教诲是王道的体现,强调德治。
  2. 周召陈诗尽国风:周召所作的诗作涵盖了整个国家的风貌,体现了文化的广泛影响。
  3. 非独立言方不朽:不仅仅靠个人的言辞才能流传千古。
  4. 相君功德已无穷:强调君主的德行和治理才是长久之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伊皋垂训”与“周召陈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治国理政比作诗歌,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德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政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伊皋:象征德行与教诲。
  • 周召: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 国风:代表国家的文化与风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伊皋”代表什么? A. 诗歌
    B. 理想的统治者
    C. 战争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国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风俗
    B. 古代诗歌的体裁
    C. 一种政治理念
    答案: B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个人的伟大
    B. 德治与文化的重要性
    C. 物质财富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多地关注于文化和德行的传承,而杜甫则侧重于现实政治的苦难,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思考和情感。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及相关研究著作
  • 《宋诗选》中的相关诗作
  • 司马光的传记及文学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作 除夕 次曹以忠 枕上偶成 喜真庵上人见访 元日喜郑山人携子见访 自遣 春日写怀 陪周处士访西林上人 寄芝庵书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字头的字 辒凉 三点水的字 认贼作子 助工 金字旁的字 弄玉吹箫 无佛处称尊 连日带夜 轩冕相袭 釒字旁的字 鼓舌扬唇 猿悲鹤怨 孜开头的成语 子字旁的字 援开头的成语 人情练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