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与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 其四

《与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 其四》

时间: 2025-05-03 21:20:06

诗句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0:06

原文展示: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

白话文翻译:

在城西望向城南,十天里有九天都是相隔的。
不如带上三根拐杖,一起踏上江边的石头。
门前的流水缓缓流过,春天的气息充满了碧绿的河渠。
远远知道千顷的江水,如今显得格外美丽。

注释:

  • 相隔:相隔,指距离远。
  • 三枝杖:三根拐杖,可能象征扶持或助力。
  • 流水:指的是门前流动的水,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渠碧:渠指水渠,碧色则形容水清澈见底,春意盎然。
  • 千顷江:形容江面辽阔,千顷代表着广袤的水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履善,号西山,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城西和城南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开篇说“城西望城南”,显示了诗人面临的空间分隔,暗示着生活的繁忙与隔绝。接着提到“十日九相隔”,更是突显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和思念之情。而“三枝杖”的提及,不仅是对身体的象征,也是对友谊的渴望,渴望与他人一同分享生活的点滴。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流水清澈,春意盎然,给人以希望与生机的感觉。最后一句“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情与欣赏,遥远的江水在春天的映衬下格外美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友谊、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城西望城南”:诗人身处城西,目光投向城南,暗示了一种地理与心灵的距离。
    • “十日九相隔”:表示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
    •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寄希望于友谊,三根杖不仅是身体的支撑,也象征着相互扶持。
    •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三枝杖”暗指友谊和支持。
    • 拟人:“流水过”使得流水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十日九相隔”与“遥知千顷江”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城西与城南: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三枝杖:象征支持与陪伴。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春天的希望。
  • 千顷江:象征着辽阔的自然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流水
    • C. 夏天的阳光
    • D. 冬天的雪景
  2. “三枝杖”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财富
    • C. 年龄
    • D. 权力

答案

  1. B. 春天的流水
  2. A. 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与义的诗更强调自然的美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这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灵隐冷泉 再用前韵戏传道 送庞佑甫五首 次韵李平叔直舍竹二绝句 剡溪道中五首 念奴娇 其三 次陆务观见贻念奴娇韵 次韵赵公直题米元晖画轴 叶梦锡丞相挽词二首 去草 送庞佑甫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西字头的字 一麾出守 高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包含微的成语 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眷求 丨字旁的字 玉山倾颓 普度群生 神器 密密匝匝 麥字旁的字 舍然大喜 大刑 身首异处 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消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