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40
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
倚杖看白云,亭亭水中度。
十月雁背高,三更河流去。
物生各扰扰,念此煎百虑。
聊将忧世心,数遍桥西树。
在这个人间,睡声已经开始响起,而我这个幽静的人仍然独自在步行。
我倚着拐杖,看着白云在水中悠然飘荡。
十月的雁群飞得很高,三更时分,河水缓缓流淌。
万物纷扰不已,而我心中却焦虑不已。
我只好将忧虑的心情寄托在桥西的树木上,数着它们。
陈与义,字季常,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190年,卒于1262年。陈与义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以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通过夜步于堤上,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夜步堤上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思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夜晚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清冷的夜晚步行的场景,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开头几句“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描绘了夜晚人们沉沉入睡的场景,只有诗人一人仍在独自徘徊,这种孤独感引发了他对生命和世事的深思。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倚杖观云,描绘了水中白云的美丽景象,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欣赏与向往。接下来的“十月雁背高,三更河流去”则承载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飞雁与河流的意象,传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最后两句“聊将忧世心,数遍桥西树”更是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他以桥西的树木作为寄托,数着它们以排解心中的烦恼。这种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连接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敏感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虑与对世事的思考,体现了个体在自然与社会中的挣扎与反思。
诗中“幽子”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十月雁背高”中的“雁”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