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

《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

时间: 2025-05-10 07:17:24

诗句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

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7:24

原文展示: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
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

白话文翻译:

一朵蜡梅的香气可以飘散十里,更何况当满树盛开的时候。承受这份恩泽的,不在于它的外表,谁敢与它争香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蜡梅:一种梅花,花色黄,香气浓郁,通常在寒冬时节开花。
  • 承恩:受到恩惠或恩泽。
  • 斗香:比香气,争香气。

典故解析: 蜡梅在中国诗歌中常常象征坚韧和清香。它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逆境中的生机与希望。诗中提到的“斗香”,反映了诗人与蜡梅之间的情感联结,如同在与其他花卉的竞争中,蜡梅以其独特的香气胜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生于1086年,卒于1135年),字君立,号石林,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语言简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蜡梅盛开之际。诗人通过对蜡梅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花卉独特香气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蜡梅为题,简短而精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开头一句“一花香十里”,既是对蜡梅香气的高度赞美,又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了蜡梅的独特之处。此句不仅仅在描述花的香气,更是象征蜡梅在严酷寒冬中所散发的生机与力量。

接下来的句子“更值满枝开”进一步强化了蜡梅的美丽。当满树蜡梅都开花时,那种香气更是令人陶醉。诗人通过对蜡梅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心境。

“承恩不在貌”一句则转而引申至对内在美的思考。蜡梅的美在于其香气与坚韧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外表的华丽。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为重要,反映了对品质和内涵的重视。

最后一句“谁敢斗香来”则带有一种自信和骄傲,蜡梅的香气无人能敌,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蜡梅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花香十里:蜡梅的香气远扬,表明它的独特之处。
  2. 更值满枝开:当花盛开时,香气更为浓烈,展现了蜡梅的美。
  3. 承恩不在貌:真正的美在于内在,不在于外表的华丽。
  4. 谁敢斗香来:自信满满,蜡梅的香气无人能敌。

修辞手法:

  • 夸张:通过“一花香十里”表达蜡梅香气的独特和强烈。
  • 对比:内在与外在的对比,强调真实美的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赞美蜡梅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并借此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梅:象征坚韧与纯粹的香气。
  • 香气:代表高尚的品质和内在美。
  • 开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蜡梅的香气能飘散多远?

    • A. 一里
    • B. 十里
    • C. 百里
    • D. 千里
  2. 诗中“承恩不在貌”的意思是?

    • A. 看外表
    • B. 看内在
    • C. 不看任何东西
    • D. 看财富
  3. “谁敢斗香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卑
    • B. 自信
    • C. 失落
    • D. 疑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但陈与义更侧重于花卉的内在美,而李白则通过月亮表现孤独与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其二 秋岳招同上隐夜集闻雨 临江仙七首 其七 临江仙 其四 临江仙 题板桥杂记 临江仙 偶成 临江仙 和何白兄韵 临江仙(咏熟水话别) 临江仙 题杜诗庭双壶书屋图 临江仙(宴向守簇) 临江仙·犹记词三十首之八,戊子秋作于般阳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鳝脯 三尺律 通中 小康人家 心乡往之 包含炒的词语有哪些 刀头活鬼 马耳春风 双人旁的字 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彐字旁的字 包含黻的词语有哪些 提价 儃伫 車字旁的字 单车之使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