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1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14:14
御气方尊极,乘云已泬寥。
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
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
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皇帝的尊贵地位和逝去后的追思。诗的开头提到皇帝的气势如尊极,乘云而去,显得渺小而孤独。接着提到他身穿朝服,万国朝贺,众神在陵寝前朝拜。提到古代的夏朝鼎传回,意味着对古代美德的追忆,联想到尧舜的美食虞羹。最后,问谁能承接笔杆,去论述这位皇帝的德行,强调他的德行如美玉一般珍贵。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推行的“新法”旨在增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王安石的诗词风格清新俊逸,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这首诗写于英宗皇帝去世之际,表现了对英宗的追思与悼念,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英宗的追忆,表达了对其威严和德行的赞美。开篇便以“御气方尊极”描绘了皇帝的尊贵与威严,紧接着“乘云已泬寥”则暗示了他已归天,增添了一种孤独感。接下来“衣冠万国会”则展现了他生前的荣耀,众多国家的朝贺显现出他的权势和影响力。
“陵寝百神朝”则表现了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皇帝的陵墓前神灵的朝拜,强调了他在后世的崇高地位。“夏鼎传归启”,提到夏朝的鼎,象征着传承与责任,代表着对古代美德的向往,暗示英宗的治国之道与尧舜时代的贤明相呼应。
最后一句“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引出对谁能继续书写其德行的思考,强调了文人对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感。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融合了对皇帝的追思与对历史的反思,情感真挚且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英宗皇帝的追忆,表现出对其威严与德行的颂扬,体现了王安石对历史、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思考。
“乘云已泬寥”中的“泬寥”指的是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热闹
D. 高远
诗中提到的“夏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美德
C. 亲情
D. 友情
诗的最后一句“论德在琼瑶”中的“琼瑶”指的是什么?
A. 宝石
B. 美德
C. 天堂
D. 黄土
王安石与杜甫的悼亡诗歌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表达的对象不同,但都反映出对国家与历史的深切关怀。王安石的诗更强调皇权与德行,而杜甫则更关注于民生与社会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