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6:54
七月十二日携儿侄西村观获示之以诗
——吴敏树
人生须饱腹,农事其本根。
安坐而取食,愧耻何可言。
我曹蒙祖泽,以有此田园。
儒衣吓乡里,道义未能敦。
秋成属登稼,耞板响朝昏。
间携小儿子,观获前山村。
割把汗流体,打取兼劳烦。
岂敢惜艰苦,颗粒天地恩。
儿曹嗜果饵,且饭意不存。
那知养命主,农夫尔宜尊。
古人出躬耕,立功弥乾坤。
游闲了一生,不如犬与豚。
人活着必须吃饱饭,农业是根本的事业。
安静地坐着享受食物,怎敢谈什么羞耻呢?
我们这群人沐浴在祖辈的恩泽中,因此拥有这片田园。
身穿儒衣让乡里人感到畏惧,可是道德和义理却没有得到弘扬。
秋天到了,正是收获的季节,耞板在早晚之间发出声音。
偶尔带着小儿子,去前山村看收获。
割稻时汗流浃背,辛勤劳作的成果也要打理。
怎么敢怨恨艰辛,颗粒粒都是天地的恩赐。
孩子们喜爱果饵,然而却没有心思吃饭。
哪里知道养活他们的,是辛勤的农夫,理应受到尊重。
古人亲自耕作,建立了伟大的功业。
闲游一生,不如像狗和猪一样踏实。
作者介绍
吴敏树,清代诗人,以其对乡土和农民生活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提倡勤劳与朴实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的一个夏季,诗人带着儿侄前往西村观察收获,感慨农民劳动的艰辛与重要性。诗中反映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与劳动,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尊重和对辛苦付出的赞美。诗人在开篇强调“人生须饱腹,农事其本根”,直接指出了农业在人们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接着,诗人用“安坐而取食,愧耻何可言”来反映现代人对食物的轻视,对比了那些辛勤耕作的农夫。
诗中提到的“我曹蒙祖泽,以有此田园”表明了诗人对先辈恩泽的感激,体现了传承与责任。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秋收的场景,耞板声响起,体现出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尤其是“岂敢惜艰苦,颗粒天地恩”,表达了对农作物得来不易的感悟。
而后,诗人提到孩子们对食物的喜爱,却不懂得养活他们的农民的辛苦,进一步抨击了社会对农民的漠视。最后两句“游闲了一生,不如犬与豚”,则是对那些不务正业的人的讽刺,强调了勤劳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农民和农业的敬重,传达了勤劳与真实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农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倡导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勤劳朴实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强调的生活根本是什么?
诗人认为农夫是怎样的人?
诗的最后一句“游闲了一生,不如犬与豚”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