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12:22
吉老受秋租辄成长句
黄庭坚 〔宋代〕
黄花事了绿丛霜,
蟋蟀催寒夜夜床。
爱日捃收如盗至,
失时鞭扑奈民疮。
田夫田妇肩頳担,
江北江南稼涤场。
少忍飞糖眯君眼,
要令私廪上公仓。
秋天到了,黄花凋零,绿丛间已结了霜;
蟋蟀在夜里催促寒意,让人难以入眠。
我爱这天日,像小偷一样悄悄收割,
可失去时机的鞭子却打在了百姓的伤口上。
田间的农夫和农妇肩挑着担子,
江北江南的稻谷正在晾晒场上。
要忍耐那飞来的糖果,别让人眯起眼睛,
要让私人的粮仓填满公共的仓库。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于诗词的创作,尤其以豪放和清新著称。他是“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吉老受秋租辄成长句》创作于秋天,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与社会关注,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经济状况。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农民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并通过自然意象引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农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农民的辛劳。开篇的“黄花事了绿丛霜”以自然的变化引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交替;而“蟋蟀催寒夜夜床”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秋夜的寒冷与孤寂。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在中间部分,诗人以“爱日捃收如盗至”表达了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失时鞭扑奈民疮”则反映出社会的不公,批判了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百姓疾苦的现象。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农民的辛劳与社会责任,呼唤大家关注公共利益,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示了黄庭坚作为诗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关注社会底层农民的生活,批判社会不公,强调公共利益与社会责任。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反映了社会现象,表现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诗中“黄花”代表哪个季节?
“蟋蟀催寒”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田夫田妇”主要指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