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7:52
雨余景物幽,俯仰得清旷。
南亭一登临,顿觉吟怀畅。
澄江作带环,翠岫开屏障。
于时届朱明,平畴翻碧浪。
候鸟有佳音,流云幻奇状。
好风递渔歌,落日闻樵唱。
平生厌浮华,山林秉微尚。
何当释尘累,高步追禽向。
雨后景色幽静,仰望俯视皆是清旷。
登上南亭,顿时感到吟咏的心情畅快。
清澈的江水如带环绕,翠绿的山峰如屏障般打开。
此时正值晨曦初现,平坦的田野翻涌着碧波。
候鸟传来美妙的音讯,流云变幻着奇妙的形状。
微风送来渔歌,落日时分能听到樵夫的歌唱。
我平生厌倦浮华,山林间秉持着微薄的志向。
何时能够放下尘世的烦恼,轻松地向高处追逐鸟儿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怀表达,可以看出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对山水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紧密联系。
作者介绍:
汪启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雨后,诗人登南亭感受自然之美,表达对浮华生活的厌倦,渴望追求一种更为宁静、纯粹的生活方式。
《南亭》是一首描写雨后自然景致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浮华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以“雨余景物幽”引入,设定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氛围,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紧接着,南亭的登临让诗人心情愉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此刻消散。
诗中“澄江作带环,翠岫开屏障”描绘了清澈的江水和翠绿的山丘,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图景。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的“候鸟有佳音,流云幻奇状”,更是将自然的生机和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候鸟的鸣叫传递着吉祥的音讯,流云的形态则充满了变化与奇幻。
最后,诗人在总结中表达了对浮华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向往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选择,也体现了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表达,既有诗意的美感,又富有哲理的深度,使人深受触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澄江作带环”将江水比作带子,形象生动;“翠岫开屏障”则用“屏障”来形容山峦的保护作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浮华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南亭》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候鸟有佳音”一句中,“佳音”指的是什么?
A) 严肃的消息
B) 美好的声音或消息
C) 难过的事情
D) 不好的消息
诗人对浮华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厌倦
C) 无所谓
D) 喜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南亭》这首诗的全面解析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