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5:04
未许闲无事,栖栖薄暮行。
云归青嶂合,日落紫烟横。
岁晚身为客,寒深雪满城。
柴门常不掩,地旷月先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归程,虽是闲暇但并不无事。他行走在薄暮之中,看到云朵和青色的山峦合拢在一起,日落时分,紫色的烟雾横亘在天际。岁末时节,他身为客人,寒冷的深夜里,城市被厚厚的雪覆盖。柴门常常不关,空旷的土地上,月光早已明亮。
作者介绍:李呈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岁末,诗人可能身在他乡,感受到冬夜的寒冷和孤独,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晚归》是一首描绘黄昏归途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头两句“未许闲无事,栖栖薄暮行”,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追寻的心境。诗人在黄昏时分走在路上,显得有些茫然,似乎生活的琐事已然消逝,留下的只有这一片静谧的景象。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画面感,“云归青嶂合,日落紫烟横”,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云朵、山峦与日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这种和谐美中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
“岁晚身为客,寒深雪满城”,诗人以“客”自居,暗含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失落。冬天的寒冷和满城的白雪,进一步烘托了这种孤独的情感。
最后两句“柴门常不掩,地旷月先明”,则是对归家的渴望与期待,柴门常常敞开,似乎在等待着归人的到来,月亮的明亮则象征着希望和未来。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生活与归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归属,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归属的渴望。诗中蕴含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人所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填空题:诗中“岁晚身为____”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柴门常不掩”象征着诗人对归属的渴望。(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但《晚归》更侧重于孤独与归属感的探讨,而《静夜思》则更集中于思乡与亲情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