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闺怨

《闺怨》

时间: 2025-05-10 10:34:27

诗句

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

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

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

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4:27

原文展示:

闺怨 黄滔 〔唐代〕 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 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 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 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五岭以南,你守卫在三城以北。 虽然有雁带来你的书信,但我却无法到达衡阳。 分别久了,情感的变化是可以预料的,难道还需要通过书信来窥探吗? 边塞上没有繁华的景象,你难道还会思念我的容颜吗?

注释:

  • 五岭:指中国南部的五座大山,这里泛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三城:指边防重镇,这里泛指北方的边疆。
  • 雁来虽有书:古人认为雁能传书,这里指虽然有书信往来。
  • 衡阳:地名,古代有“雁不过衡阳”的说法,意指书信难以传递到。
  • 窥翰墨:通过书信了解对方的情况。
  • 塞上无烟花:边塞地区没有繁华的景象。
  • 宁思妾颜色:难道还会思念我的容颜吗?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边塞生活和闺怨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思念和担忧,反映了唐代边疆战士家属的普遍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奈。诗中“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雁不过衡阳”的典故,表达了书信虽有却难以传递的悲哀。而“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则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与女子的孤独,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诗词解析:

  • 首句“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直接点明了两人相隔遥远的地理位置,为全诗的离别之情奠定了基调。
  • “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运用典故,表达了书信传递的困难和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 “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表明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情感的变化是可以预料的,书信已无法满足思念。
  • “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通过对比边塞的荒凉和女子的容颜,强化了女子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典故的运用:如“雁不过衡阳”的典故,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对比:通过边塞的荒凉与女子的容颜进行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孤独和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奈,反映了边疆战士家属的普遍情感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五岭、三城:地理意象,象征着两人相隔的遥远。
  • 雁、书信:传递信息的意象,象征着思念和无奈。
  • 塞上、烟花:边塞的荒凉与繁华的对比,象征着女子的孤独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运用了哪个典故? A. 雁不过衡阳 B. 雁传书 C. 衡阳雁去 D. 雁南飞 答案:A

  2. 诗中的“塞上无烟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边塞的繁华 B. 边塞的荒凉 C. 女子的美丽 D. 女子的孤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和战士的孤独。
  • 李白的《关山月》:表达了边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滔的《闺怨》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表达女子的思念,后者则更多表现战士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滔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客堂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四松 赤甲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 八阵图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雨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满天星斗 抬手动脚 三撇旁的字 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伦的成语 包含亿的词语有哪些 桓文 頁字旁的字 投胎夺舍 乛字旁的字 失精落彩 鲤趋 車字旁的字 打食 千丝万缕 威物 心腹之忧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