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衡岳寺僧刺血法华经赞

《衡岳寺僧刺血法华经赞》

时间: 2025-04-26 11:25:53

诗句

佛手真法身,晃耀紫金色。

散满十方界,聚为七帙书。

七帙遍河沙,震诵说妙法。

非聚亦非散,是则法眼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53

原文展示

佛手真法身,晃耀紫金色。
散满十方界,聚为七帙书。
七帙遍河沙,震诵说妙法。
非聚亦非散,是则法眼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佛法的真实本质,犹如佛手般闪耀着紫金的光辉,遍布整个世界,汇聚成七本经典的书籍。这七本经典如同河沙一样广泛,诵读时更是震动心灵,传达了深奥的道理。佛法的本质既不是单纯的聚集,也不是简单的分散,这一切只有通过法眼才能真正看清。

注释

  • 佛手:指佛的智慧和法身。
  • 真法身:指佛的真实存在和智慧。
  • 紫金色:象征高贵和神圣,表示佛法的光辉。
  • 十方界:指整个宇宙。
  • 七帙书:这里的“七帙”指的是佛教经典的集合。
  • 河沙:形容数量极多。
  • 震诵:强烈的诵读,传递出法的力量。
  • 法眼:指理解佛法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环溪,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衡岳寺僧刺血法华经赞》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宗教信仰成为人们内心寄托的主要方式。范成大在衡岳寺访僧时,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以赞美佛法的伟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教哲理。开头两句“佛手真法身,晃耀紫金色”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佛法的光辉与真实。接下来的“散满十方界,聚为七帙书”则表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暗示着佛教经典在传播智慧与真理方面的作用。

“七帙遍河沙,震诵说妙法”中,诗人以“河沙”形象地描绘了经典的数量之多,体现了佛教教义的广泛传播。最后两句“非聚亦非散,是则法眼观”则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佛法的本质,强调了理解佛法所需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佛教的尊重与向往,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信仰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佛手真法身:佛的智慧和法身如同手一般真实可感。
  2. 晃耀紫金色:佛法的光辉如紫金般耀眼。
  3. 散满十方界:佛法遍布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4. 聚为七帙书:这些智慧汇聚成七本经典。
  5. 七帙遍河沙:经典数量之多,宛如河沙般无穷无尽。
  6. 震诵说妙法:诵读经典时,传递出深邃的法理。
  7. 非聚亦非散:强调佛法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聚或散。
  8. 是则法眼观:只有通过智慧才能真正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法比作“佛手”,形象生动。
  • 对仗:如“聚为七帙书,散满十方界”对称工整。
  • 夸张:用“河沙”形容经典数量的无穷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崇敬,强调其普遍性和深邃的哲理,鼓励人们通过智慧去认识和理解佛法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手:象征佛的智慧和慈悲。
  • 紫金色:代表神圣、高贵的佛法。
  • 七帙书:象征佛教经典的丰富和系统。
  • 河沙:表示经典数量的无边无际。
  • 法眼:指理解佛法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紫金色”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贵与神圣
    • C. 平凡
  2. 填空题:诗中的“七帙”指的是_____

  3. 判断题:整首诗强调佛法的聚和散的特性。(对/错)

答案

  1. B
  2. 佛教经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临安邱氏庄》范成大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但侧重于个人情感。
  2. 《题临安邱氏庄》:与《衡岳寺僧刺血法华经赞》一样,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佛教文化史》
  • 《诗经与古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江东故人 方竹杖 高风堂 雪见羞 有惠曾公逍遥楼字者 晚晴步谒杨令于乌龙寺 初到曲江六首 其五 寄向伯恭 跋司马才仲六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拼的词语有哪些 阜字旁的字 射飞 工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行謡 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电灯泡 污言浊语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欠字旁的字 包含类的成语 拿刀动杖 包含普的成语 清江曲 车烦马毙 层台累榭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